优化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提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强大支撑

财经 2023-12-27 08:20:01 桔子生活

当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系统应发挥其作用,为实体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持。通过优化金融支持,包括提供各类贷款、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推动企业发展,提升全国经济的整体水平。只有通过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创新驱动、质量提升、效益增长,并为国家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系统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切实改进金融服务,金融行业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工作取得新进展。


总量稳 结构优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9月的230多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总量方面,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管住货币总闸门,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经济增长总体匹配。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9月的230多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与此同时,直接融资渠道也在不断畅通,从2012年的不到30万亿元,到如今逾150万亿元的托管余额,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更加精准有力。人民银行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09万亿元,同比增长38.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充分发挥了服务“硬科技”、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企业的作用。

从利率看,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及金融业减费让利等政策推动,近年来,实体经济融资利率显著下行,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减轻居民利息负担。根据最新数据,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5%,比上年同期低14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同时,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政策的落地有效减轻了居民利息负担,改善了消费者预期,增强了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9月末,存量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9%,比上月末低42个基点,取得显著下降。

在此过程中,我国金融业自身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截至6月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449.21万亿元。目前,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既保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又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确保金融发展不偏离服务人民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机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截至今年9月末,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

近年来,改革成为金融领域的高频词。从推进LPR改革,到深化中小银行改革;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到持续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一系列改革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资本市场实现了诸多重大突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不断改进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些改革力措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规模和效率,也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定价能力,使资本市场发挥好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和优胜劣汰的功能机制。

“理顺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这是金融监管机制不断优化的十年。从上一轮金融监管领域改革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组建中国银保监会,到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相关工作不断推进。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些工作正推动监管标准统一、监管效率提升。

这也是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蹄疾步稳的十年。启动沪深港通、沪伦通、内地与香港债券通、互换通,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国债市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展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外资机构不断加大在华投入。截至今年9月末,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从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达187.3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券规模3.3万亿元。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呈现一系列新进展、新变化。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2022年末,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国际债务证券存量为1733亿美元,排名升至第7位,同比提升两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2年末,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3.91%,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排名第三。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排名上升至第二。

“伴随着实体经济贸易领域的开放,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也明显加快,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包容、友好、便利的市场环境。”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

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1.9万亿元。

守住风险底线,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保障。

整体来看,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果,金融管理部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风险,一些突出风险得到稳妥处置,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趋于收敛。“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持续推进、成效显著。”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风险处置方面,金融管理部门稳妥有序推进包商银行等中小银行的风险处置;压降不良资产,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1.9万亿元;有序压降影子银行,2022年6月末,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下降29万亿元;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5年来累计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数万起……

针对当前市场高度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金融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房地产市场方面,通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下调二套房利率政策下限,统一全国层面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配合相关部门将首套房认定标准调整为“认房不认贷”,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延长房地产“金融16条”实施期限,指导金融机构用好3500亿元专项借款、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加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防控方面,在部委和地方两个层面建立金融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小组,制定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系列文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重点地区融资平台平等协商,依法合规、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融资平台增量债务,完善常态化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统计监测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融资平台的风险监测。

“金融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强化政策协调,积极稳妥化解相关风险,取得了显著成效。”曾刚说。

除了对重点领域风险的有效防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等文件相继发布;以制定金融稳定法和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并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长效机制,推动处置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这些举措旨在补齐监管短板,筑牢金融安全网。

王一峰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我国重点领域风险得到遏制,金融风险呈现收敛态势,金融体系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进一步提高。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以上就是优化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提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强大支撑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优化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提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强大支撑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