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作为明朝末期的闯王,曾带领农民起义冲击京城,将明朝推翻,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他的统治却并不长久,最终被清军所消灭。揭秘闯王李自成一步步被清军消灭的历程,不仅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更是对历史转折点的深入探寻,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复杂与变迁。
兵败如山倒,闯王李自成是如何一步步被清军消灭的?
山海关之战最初和清军的直接交锋,是在李自成讨伐吴三桂的山海关之战中,大顺军被吴三桂的关宁军和八期兵联军打败。
从实力上对比,是吴三桂和清军的兵力和战斗力都超过了李自成,大顺军在激战之后失败,确实是实力不济。
背后的原因,是李自成在战略目光上的短视。
首先,李自成在北京实行追赃助饷的政策,得罪了明朝的官绅阶级,吴三桂也是明朝官员,切身利益得不到保证,于是在路上杀回了山海关,赶走了唐通。
其次,李自成没有对吴三桂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派出心腹嫡系,仅仅派降将唐通带着几千人马去接收山海关,给了吴三桂半路杀回,重新占据山海关的机会。
第三,李自成对清军参战没有丝毫防备,以为清军和明军的交战是前朝旧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等到发现八旗兵出现在山海关,战场已经摆开,来不及增调援兵也不可能临阵撤退,只能依靠现有兵力硬着头皮一战,结果毫无悬念的失败。
随后,李自成退回北京,登基称帝后仅一天就仓皇撤退,弃守北京。
从战略上看,弃守北京问题不大,因为李自成在北直隶已民心尽失,很难保证城里军民不出叛徒。
不过李自成没有做好撤退的规划,在庆都和真定又先后被清军击败,损失了大将谷英、左光先和数万兵马,实力进一步被削弱。
北直隶的失败,是战术上的失败,李自成只知仓皇撤退,没有战术规划,给清军追兵以打击,在战术上陷入全面被动。
随后李自成撤入山西,清军暂时停止了追击,返回北京修整。
李自成却不是乘机调兵遣将,更不是谋图东进收复失地,而是...继续西撤...
李自成率领着自己的政府班子和主力部队继续西撤,一直撤到了二月初誓师出兵的地方——西安。等于白折腾了几个月。
数月之间,清军仅以微小的代价,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原,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
这个决策,不知是基于什么考量。清兵既然停止追击,虽然北直隶、山东已不在己手,大顺政权还占据着山西、河南的广袤之地,拥兵数十万,并未伤筋动骨,如果李自成自己扼守太原,集结兵力,不说再下北京,扼守山西一段时间以观天下大势,并不困难。
我只能认为,在与清军的几次战斗中,李自成被打怕了,认怂了,再也不想看见那群留着辫子的恐怖野人,所以脚底抹油,能躲多远躲多远,中原这么大,总有立身之地,这群野人无非想捞点好处,躲过这一时,也许就好了。
清军随后兵发潼关,想要打开入陕通道,老家受到威胁,李自成终于拼命了,亲自率大军增援潼关与多铎会战。
即使前面几步都走错了,在潼关,李自成也还是有机会,他还有几十万大军,如果能击败多铎,就很有可能乘势再起。
潼关之战,才是大顺政权和满清政权的国运之战。
可惜,李自成还是失败了。
原因有不少,之前我专门写过文章,这里就不细说了。
总之,主要原因还是李自成的战术失误。
潼关丢失后,大顺在陕西也无法立足,只得放弃老家西安,全军撤退到襄阳。
国运之战失败,大顺政权实际已走向穷途末路,此后在清军一路追击下,李自成又连吃败仗,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等文武官员先后投降或被杀,最终李自成在九宫山意外死亡,宣告大顺政权彻底覆灭。
总结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李自成从山海关开始,被清军一步步打到灭亡,不过在这期间,他并不是没有机会,就算他犯了诸多错误,都还是有可能东山再起,直到潼关之战失败后,大顺军才彻底无力反击,重新成为一支流动军队,最终被彻底消灭。
关于明末这段历史,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以上就是如何揭秘闯王李自成一步步被清军消灭的历程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如何揭秘闯王李自成一步步被清军消灭的历程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