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李宗仁的要求回复:坚决不给任何官职。他的理由是,我们不是要为了个人私欲,而是要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政治上,绝对不能将权力和职位用来换取私利,否则就是背叛人民的利益。只有坚持正义原则,才能建设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社会。
前言1949年初,全国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解放军已经锁定胜局。就在这时,国民党再次提出和谈。在国共谈判期间,毛主席先后在新华社发表了六篇评论,其中有一篇鲜为人知的新闻名篇《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毛主席在文中用朴实庄重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语言酣畅淋漓地揭露了国民党表面和谈、实则企图“划江而治”的阴谋,这篇文章也成为了毛主席新闻评论中的上乘之作。
1949年2月21日,这天大清早,“吱——”,开门声打破了被白雪覆盖着的西柏坡的一片静谧。毛主席披着一件棉大衣从屋子里走了出来。随后,他沿着小路,急急忙忙地来到了新华社的编辑部。
一进门,刚刚起床的编辑们见到是毛主席后,便轰地一下围了过来。这时,人群里传出了一个声音:“主席,你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早呢?”
“我还没睡呢。”毛主席一边笑着回应道,一边递出了自己刚刚写的稿子,“我刚刚写完了一篇评论,你们看看,一会儿发了。”
交代完后,毛主席便自顾自地走了,编辑们立即拿过稿子争先读了起来。期间,有人读到高潮处亢奋地读出了声,还有人连声叫好。
新闻稿件的发表都需要编辑审核通过,没有任何错误后才能发出。因此,编辑在收到毛主席的稿件后,立即开始处理。很快,这篇文章便被送到了文字台、口播台,通过电波传到了祖国的每个角落。
在这段特殊时期,毛主席写下了大量的稿件,不过,这些文章大多是由秘书带回编辑部整理发表的,由他本人亲自送到编辑部并交代发稿的情况十分罕见。由此也看出了毛主席对这篇稿件的重视程度。很显然,这篇评论是为了政治斗争服务的。
毛主席在文章这样写道:
“人们请看,李宗仁就是这样反复无常的,又赞成商谈惩办战犯,又不赞成实行惩办战犯,他的脚踏在两条船上,这就是他和蒋介石不同的地方。”
4月8日,李宗仁再次致电毛主席。毛主席将复电和李宗仁的来电一同发表在了新华社上,不过,发表时,毛主席特意在李宗仁的来电上加了一段话:
“新华社按:李宗仁此电尚有许多阿Q语调,对自己吹擂,颇饶兴趣。所谓‘国共合作’,毫无界限,尤使人们感到心头有些作逆。但是在根本上说来,李宗仁在全国人民的督促之下,似乎已增长了某些希望和平的诚意。是否如此,且看将来。”
这个时候毛主席和李宗仁还处在对立面,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这些“交锋”也成为了历史。
1965年7月18日,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远渡重洋,辗转多地后秘密回国,并受到了我党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李宗仁的回国之路,花费了十年时间随着国民党政府土崩瓦解,李宗仁也离开中国去了美国,成为流落异国的一个普通平民……
1955年5月,程思远先生随港澳代表团来京访问,跟昔日旧交李克农会晤。期间,程思远首次透露了李宗仁想要回国的想法。李宗仁之所以选择通过程思远担当他跟大陆沟通的桥梁,是因为程思远曾经是他的政治秘书,且正寓居香港,往来也比较便利。
5月7日,李克农向周总理汇报了李宗仁的情况,并明确表示支持中央争取李宗仁回国。不过,尽管李宗仁和我党中央政府均有相同的意向,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李宗仁的回国之路走了漫长的十年之久。
对于中共来说,当时,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结束后,新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初露锋芒,国际环境有所好转。但仍然处于西方国家全面封锁的困境中,尤其与美国的关系也很微妙。但是,李宗仁曾是美国方面想要取代蒋介石而大力扶植的政治人物,他本人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也曾存在幻想。所以,我党也必须要提防他回国的真实意图。
此外,还有十分敏感的台湾问题,当时,党中央一贯将蒋介石视作对手,如果突然接触李宗仁,极有可能会让老蒋误解。
因此,综合上述情况考虑,党中央谨慎行事,采取静观政策。
对于李宗仁而言,他本人也在不断试探着中共中央的态度。
1958年,程思远的女儿林黛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因父辈的原因,她也认识李宗仁。这一年,她趁假期回香港探亲时,在跟父亲的闲聊中透露了李宗仁迫切想要回国的想法:“李先生说他住不惯美国,心中总想着回国,想要落叶归根。”
不久之后,程思远便收到了李宗仁的来信,信中,李宗仁表示:“我保存着一批文物,希望能够献给祖国。”与此同时,他又一次在信中表达了想要回国的愿望。
1959年,程思远抵达北京,向周总理说明了李宗仁想要将文物献给祖国一事后,周总理当即表示赞赏。后来,程思远又向李宗仁传达了周总理的意思后,李宗仁随即将自己收藏在纽约的画作运送到了香港。随藏画一同送去香港的,还附有一封信,李宗仁告诉程思远:“这些文物,是我花了11万多美元购买的。”
文物顺利运送至香港后,周总理立即安排相关人员去香港处理。令人没想到的是,当专家仔细鉴定后,却发现这些字画并非真迹。根据当时的行情来算,最多才值3000美元。这一数字跟李宗仁在信中所说的11万美元相差甚远。
专家将鉴定结果汇报给周总理后,周总理经过反复考虑,决定给李宗仁3万美元,并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听说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道:“恩来,我们的统战工作要讲究策略。他说11万多,那我们就给他12万,这就叫‘投石问路’嘛。”
就这样,财政部长李先念奉命从国库中提出了12万美元的现金。周总理将这一情况向程思远做了说明,并毫不掩饰地说道:“李先生的这些藏画中,有些是真的,有些是赝品。但是,政府体念李先生的爱国热枕,送他一笔赴欧洲的旅费,以壮行色。”周总理还特意嘱咐,一定要将这笔现金亲手送到李宗仁的手里,不能经过银行,更不能经过其他人。
消息很快传到了李宗仁的耳朵里,他高兴地连声大赞:“共产党不简单,果然是识货的。”
在李宗仁争取回国的期间,程思远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多次为党中央和李宗仁牵线搭桥,此外,还有李济深、李宗仁昔日旧部等,也为此付出不少努力。周总理更是为此花费了无数精力。
1965年,李宗仁下定决心回国,2月3日,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一份文件上批示道:
“总理:
似应欢迎李宗仁回国,去年向美报投书问题,无关大局,不加批评。因为他已自己认错了。”
毛主席在批示写到的“向美报投书问题”是指1964年2月的时候,李宗仁在美国的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误解中国外交政策的文章,引起了糟糕的影响,这严重违背了中国欢迎海外人士回国的原则。因此,原本当时正在筹备回国的一系列相关事宜和安排全被推迟。
“李先生一行所乘的客机,已经安全进入我国领空”1965年7月15日,毛主席在一份关于李宗仁回国安排的电报稿上批示道:
“总理:
你去上海是否多留几天,同李面商声明稿,并同机回北京。李回国,你似应到机场欢迎。可在上海住几天,商量好简短声明后再来北京。”
7月17日,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提前飞抵上海准备迎接李宗仁。
7月18日清晨,李宗仁乘坐的飞机迎着火红的旭日进入了祖国南部边陲的苍山云海里。在外漂泊16年之久的李宗仁在飞机舷窗前向外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这让他的心情十分激动。
同一时间,在得知李宗仁已经成功登上了回国的客机即将飞往祖国的消息后,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便一直守在电话机旁,命令空军和有关部门密切注意李宗仁所乘坐的这架飞机,并时刻保证这架飞机的飞行安全。
当上海的早晨露出晨曦时,电话声终于响起,随即,从电话里传来了声音:“李先生一行所乘的客机,已经安全进入我国领空。”周总理和陈毅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他们这才回去躺在床上睡了一会儿。
7月19日11时许,李宗仁搭乘的飞机终于安全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李宗仁一走出舷舱门,便看到了正在等着他的周总理。随即,李宗仁快步走上前去,早早地伸出了双手,紧紧地抱住了周总理。
周总理笑着欢迎他:“你回来了,我们欢迎你啊。”
“我回来了,回来了,总理,你好,你好。”李宗仁激动得难以自持。
当天晚上,周总理便在上海设宴招待了李宗仁夫妇,席间,他们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欢声笑语不断。
7月20日上午,周总理乘坐专机提前20分钟从上海飞抵北京,专门为欢迎李宗仁做准备。11时,李宗仁一行也乘专机飞抵北京机场。
走出机舱,李宗仁看着机场上欢迎自己的人群,一时间热泪盈眶。因为在人群中,他曾经的旧部杜聿明、宋希濂、廖耀湘等人纷纷出席,还有众多旧日好友。时隔多年,一下子看到了这么多熟识的人,他激动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能通过不停地跟大家握手来传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李宗仁从人群中认出黄绍竑后,快速走到他身边,激动地喊道:“季宽兄……”话音未落,只见两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最受到瞩目的,当数他跟末代皇帝溥仪的见面。周总理特别向李宗仁做了介绍,溥仪礼貌地说道:“欢迎你回到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里来。”
“我多年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了。”李宗仁回握着溥仪的手激动地说道。
“末代皇帝”跟“末代总统”同框握手这个难得一见的历史镜头也被记录了下来。
周总理对李宗仁说道:“你看,溥仪先生新生了,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你能看出来吗?不像吧?”
当时,在一旁见证了这一场景的程思远先生每次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就感慨道:“纵观上下几千年,纵横五大洲,历史上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权能够这样?不但把一位末代皇帝保存下来,改造成了新人;而且,末代总统也万里来归。这只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新中国才能做到。”
在机场大厅里,李宗仁庄严地宣读了声明,表明了自己希望能够追随全国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最后,他更是对台湾的国民党人说道:
“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作出有用的贡献。”
当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对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的归来表示热烈欢迎。
“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7月27日,毛主席还在中南海接见了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先生。
按照以往习惯,毛主席在会见重要客人时,有时是临时起意而后安排的。李宗仁便是如此。由于没有提前通知,所以,当李宗仁接到毛主席突如其来的会见的消息时,让他惊喜不已,格外兴奋。
一见面,毛主席便对李宗仁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啊。”
“这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我们首先应该对主席表示由衷地感谢。”李宗仁说道。
毛主席则笑着说道:“凡是跑到海外,愿意回来的,我们都表示欢迎,只要回来,我们便以礼相待……蒋介石还比你高一级,你是他的部下,他要是回来,我们会更欢迎。”
“在美国,有许许多多的中国科学家,感到凄凉苦闷,十分怀念祖国。”
谈话中,毛主席看到李宗仁十分忧虑台湾问题,便安慰他说:“李德邻先生,不要着急,台湾总有一天也会回到祖国怀抱来的,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主席讲得对。”李宗仁信心满满地说道。
随即,李宗仁说起了国家的变化,他说:“这几天在北京参观,亲眼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心中激动。我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高兴。”
“祖国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不是很强大,至少还需要建设二三十年,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我建议你可以到祖国各地看看……”毛主席说道。
毛主席还留李宗仁一起吃饭,席间,两人相谈甚欢。饭后,李宗仁纠结许久后,终于开口跟毛主席说道:“我希望能够趁自己还有体力和精力的时候,再为新中国做些事情。”
“哦,你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吗?”毛主席好奇地问道。
“我想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宗仁直白地说道。
毛主席听罢,只是笑着一个劲地抽烟,并没有立即答应他这个要求。后来,毛主席专门托付周总理替自己向李宗仁解释不能满足他要求的原因。
实际上,李宗仁提出想要个副国级的职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一职务不会牵涉党政军的领导权,而已经70多岁的李宗仁也早已放下了对权利地位的追逐。他认为这个要求并不会为难毛主席,所以才会提出。
不过,毛主席没有答应,也并不是因为什么往日恩怨,相反,这是毛主席经过全面考量后作出的决定。
李宗仁曾是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在四十年代他就已经是正国级了,如今,他回到新中国后反而要担任一个副国级的职务,难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大肆宣扬,带来不好的影响。但如果要给他更高的职位,又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毛主席才以沉默回答了他。
后来,周总理受毛主席之托,亲自向李宗仁做了解释,希望不要让他产生误会。此外,党中央还给李宗仁配备了很高的生活待遇,一切由政府承担,但暂时不安排工作。这样一来,李宗仁也明白了党中央的意思,此后,他安心待在大陆安享晚年。
1968年8月,李宗仁被检查出还有直肠癌,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切除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但不幸的是,由于他心脏已经呈现出了衰竭的迹象,导致身体十分糟糕。
病危时,李宗仁跟身边的人说出了一番十分深情的话:“我的日子不会再有多久了。我能够回来死在自己的国家,这是了了我一件最大的心愿。”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情恶化病逝,享年78岁。2月1日,周总理亲自参加了李宗仁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向他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哀悼。
李宗仁,这位“末代总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以上就是毛主席对李宗仁要求的回复:坚决不给任何官职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毛主席对李宗仁要求的回复:坚决不给任何官职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