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是陈圆圆与吴三桂的爱情故事,但背后的故事却未必真实。
是谁炮制了“冲冠一怒为红颜”?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沙尘暴席卷了北京城,对于明朝而言,似乎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祥之兆。果然,初九,兵部就收到“大顺皇帝”的战书,李自成说他要攻入北京城。
崇祯皇帝心急如焚,他手里可打的牌不多了,最大的王牌就是东北宁远总兵吴三桂手里的一万铁骑。但如果将其调回,也就意味着清军骑兵就会涌入关内。
几天后,当李自成完成了对北京的合围后,崇祯再也顾不上什么清军了,他十万火急地令山海关沿线的明军撤入关内勤王。
然而得到圣令的吴三桂却不着急,放弃关外可以,勤王也可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回军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
关宁铁骑的官兵基本都是辽东人,要想调拨回北京,光动员就要花费几日。再说,吴三桂的军队一动,势必会引起明长城沿线各州县的骚动,他们是百姓的依靠,如今说走就走,如果不想当亡国奴,肯定也会跟随明军一起撤退。
所以,吴三桂回撤的队伍是庞大的,有辽东的大小官员、官役和百姓,共计十万人左右。就在这支队伍浩浩荡荡走在回撤的路上时,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已经顶不住了,李自在抢在吴三桂之前攻入北京城,崇祯选择上吊自杀了。
得到这一消息后的吴三桂,并没有痛哭流涕,而是对于自己的出路进行了深度思考。当时的李自成占领了大半个中原地区,包括北京城;满族人也在盛京称帝建国;南方还有明朝的残余势力和张献忠等几支农民起义军。
吴三桂该何去何从?是接受李自成抛来的橄榄枝,还是主动投降满清?他要好好思量一番。李自成对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很上心,为了招降吴三桂,他请出了吴三桂的父亲和其爱妾陈圆圆分别写信劝降,除了打亲情牌,还送去了钱财。
看上去吴三桂投降大顺王朝已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清朝的多尔衮可不这么想。他在攻取了关外地区后,趁着关内大乱的机会,决定大举伐明,但令他意外的是,他还没捞到什么好处,李自成便先入为主了。
多尔衮没想着退缩,但要攻克明朝这一块硬骨头,他也没敢想,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的清朝偏居辽东一隅、人口不满百万,与连地上千里、人口千万计的明朝比起来,还是差那么好几丢丢的。
但是多尔衮运气好,山海关的大门不解自开,吴三桂转变风向投降了清军。其原因则是因为农民军大将刘宗敏掠去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当吴三桂半路得知这一消息时,勃然大怒,高呼“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为?”,于是,他掉转矛头给清军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
后来,清初的一位诗人吴梅村写了一首《圆圆曲》,其中有“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就是吴三桂降而复叛这件事,从此,人们也习惯于将吴三桂的叛变归结于“冲冠一怒为红颜”。
但事实上吴三桂的反复,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陈圆圆被抢。吴三桂选择投降吴三桂,也并非出于真心,只是为了自保。但显然农民军太过激,吴三桂还没到京城,就将吴家闹得鸡犬不宁,扣押吴襄,虏掠陈圆圆,对吴家人的迫害的确触动了吴三桂,因为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到达京城后的悲惨遭遇。
而如果他此时重回山海关,再配合南方的数十万明朝残余势力剿灭李自成,那么他可就成了再造明朝的功臣了。所以,吴三桂主动与清朝取得联系,其主要目的是借助外力来打击农民军,也就是说是求援而不是投降。
当然既然是求援,那必然是要有条件的,有人说,吴三桂原本想做“石敬瑭第二”,可惜李自成的农民军太强大了,吴三桂根本不是其对手,不得已才转求援清朝变成了投降清朝。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吴三桂不管是降大顺也好清朝也罢,都是他的权宜之计。这倒是让多尔衮捡了个大便宜,在吴三桂的协助下,清军兵不刃血地占领了北京,并且一举接收了明朝留在北京的降官,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政权。
那么,那个被掠走的陈圆圆到哪去了呢?
陈圆圆魂归何处?李自成战败后,将吴家38口人全部杀害,然后弃京出走。但幸运的是,陈圆圆并不在其中。
吴三桂杀入北京城后,他与陈圆圆再度重逢了,只不过陈圆圆看到的已不是明朝的大将军,而是引清入关的“平西王”了。
后来陈圆圆跟随吴三桂由秦入蜀,之后到了贵州云南等地。吴三桂又得了“永镇云贵”的授权,在西南地区说一不二,一生权势也达到了巅峰。但与此同时,他也成为背叛明朝的大汉奸,明朝移民将他视为亡国的头号罪人,人人皆可杀。
陈圆圆受累于吴三桂,也是臭名远扬,同被视为卖国的奸贼,甚至在她跟着吴三桂发达之后,自己的母亲和哥哥也不愿与其来往。
吴三桂被欲望冲昏了头,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起兵反叛清朝,称帝建大周,但不久便病逝于长沙。吴死后,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南。康熙二十年在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部投降。
那么陈圆圆到哪去了呢?关于陈圆圆在明朝灭亡之后的生活,传说多于史迹。有人说,吴三桂晋爵后原打算立陈圆圆为正妃,但陈不愿意。于是,吴三桂只好另娶,渐渐与陈圆圆产生了较深的隔阂,甚至一度想要谋杀她。陈圆圆得知后,遂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居,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还有的说,陈圆圆的确出家了,改名寂静,字玉庵。在吴三桂死后,她自沉于寺外莲花池,并葬于池侧。
还有一种更离谱的说法是,陈圆圆对吴三桂起兵反清没有信心,为了保命,提前在昆明周围建了十多座尼姑庵,并精心挑选了与自己相貌接近的女子,入庵当主持。而她自己则不定期地到这些尼姑庵修炼,这样一来,每个尼姑庵都说陈圆圆在她们那里了,这样也就起到了混淆视听的结果,没人知道陈圆圆到底在哪座尼姑庵修炼,也就等于保护了陈圆圆。
1983年,贵州岑巩县参与编写《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开始寻访陈圆圆的墓葬。他们到了本县的马家寨调查,因为此地是吴氏子孙的聚居地,并在吴三桂后人的一处墓碑上发现了一副对联:
阭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
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呢?经吴家后人陈述,阭字是他们当时自创的,意为隐字的意思,表示吴家后世隐藏于此,自然陈圆圆的墓葬也在此。在吴家后人的指引下,寻访人员找到了陈圆圆的墓地。
那么陈圆圆为什么会流落至此呢?吴三桂死后,清军南下,要灭其九族。陈圆圆为了不使吴三桂无后,就带着儿子吴启华、孙子吴仕杰等家族人,在吴三桂生前亲信、军师马宝的护送下,一路逃到了贵州的一片原始森林避难。
吴家人为了纪念恩人马宝,同时也为避人耳目,将避难地称为马家寨,但实际上居住的都是吴家后人。对于他们的身世,马家寨以秘传的方式留存下来,每次只传一两个人,代代相传。
这种说法在《岑巩县志》里也有记载,因此,关于陈圆圆最后的归宿问题,吴家人的说法最为贴近。不过遗憾的是,自打马家寨的吴氏家族逐步向外界公开自己的身份后,也引来了一群盗墓贼,将陈圆圆的墓葬抢盗一空,一代名姬到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和36颗牙齿。
时过境迁,人们永远记得那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却未必关心故事背后的故事。
以上就是陈圆圆与吴三桂,他们的爱情故事没那么狗血,满屏尽是世俗的悲哀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陈圆圆与吴三桂,他们的爱情故事没那么狗血,满屏尽是世俗的悲哀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