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知多少?

文化 2024-05-15 11:21:03 桔子生活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的传统节日。据传说,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习俗,象征着顺气顺常,祈福长寿。这一节日也被认为是阴阳交替的转折之时,有着祛病防灾的寓意。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赏秋,赏菊饮菊酒,佩茱萸、插菊花,并吃蒸香饼和赏菊花,以祈求平安吉祥。重阳节习俗丰富多彩,传承千年,为中国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一、重阳节来历

1.“重阳”,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2.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三、重阳节习俗

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师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2.放纸鸢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鸢,线爱长”。纸鸢就是我们所说的风筝,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

3.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但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5.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不少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

6.赏菊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7.饮菊花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8.佩茱萸

(1)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2)《本草纲目》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而古人则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9.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10.归宁父母

很早以前,重阳节也叫“女儿节”,凡有女儿已经出嫁的人家都会准备名酒和糕点,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这便是“归宁父母”。

以上就是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知多少?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知多少?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