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历史:春秋五霸,逐权而行,统一诸侯

文化 2024-01-04 19:33:01 桔子生活

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是一批拥有雄心壮志的君王,他们为了追求更大的权力和统一诸侯,不断进行争斗和征战。这些霸主们凭借着智勇和谋略,相继建立起自己的霸业,将周边诸侯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的兴衰故事,不仅反映出春秋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展示了权力争夺对于当时社会的深远影响。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在不同阶段最具实力和地位的五位大佬。

但“春秋五霸”究竟是指哪五个国家的哪五位国君,一直存在争议。而且这个“霸”又究竟是个啥意思呢?

豹眼在此就跟友友们一起交流一下哈。

“春秋五霸”,个个的确像“霸王”,但“霸道”却不是其本意。

“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

“霸”,行政体制的一种名称,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

这是东周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实力衰微,权威不复存在,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启了争霸战争,暂时胜出者就称霸,以诸侯之长即霸主的身份,会盟诸侯、朝见天子,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诸侯

“春秋五霸”,实质上就是“尊天子以令诸侯”,是后期“战国七雄”为一统天下、取代周王室的前奏。”

“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些大佬

关于“春秋五霸”究竟是指哪五位大佬,历来存在争议,有不同的说法。

据有关资料介绍,起码有七种说法,具体如下:

《史 记 索 隐》: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辞 通》: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

《四 子 讲 德 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白 虎 通· 号 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汉书注·诸侯王表》: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

《荀 子 ·王 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鲒 崎 亭 集 外 编》: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史记索隐》和《荀子·王霸》的说法,在中学教科书中,主要介绍了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但仅仅了解这两种观点,显然是不够的,是不全面的。

有啥资格才能入列“春秋五霸”

无论是哪一种看法,齐桓公、晋文公都入列了,而且牢牢占据了前两位的位置。

第一位,齐桓公。

公子小白继位齐国第十五位国君之后,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齐国大治。

前681年,齐桓公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蔡、邾等四国诸侯会盟,成为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之长。

之后,齐桓公又在葵丘召集诸侯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周王室看到这个办法不错,也派使者参加,这就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而且这个形式一直延续了下来。齐桓公也就成了春秋时期第一霸。

第二位,晋文公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杀回晋国继位,成为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晋国大治。之后,晋文公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从此晋文公开始会盟诸侯,成为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齐桓晋文”占据了“春秋五霸”的前两席之地,没有任何争议,其他三位就说法不一样了,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秦穆公和楚庄王。

第三位,秦穆公

秦穆公继位以后,用五张黑羊皮换来了百里奚并任命为大夫(即五羖大夫),在百里奚的举荐下,蹇叔、公孙枝被委任为重臣。

秦穆公支持晋文公回到晋国继位,结“秦晋之好”。

但由于晋文公太能干了,秦穆公一直受到压制,难以东进,只能掉头向西发展,遂称霸西戎。

周襄王看到秦国在西边势力强大,就任命秦穆公为西方诸侯之伯。秦穆公为日后秦始皇一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虽然秦穆公得到周王室的认可,但其势力主要局限在西边,对于中原地区的号召力有限,这也是他不能牢牢占据“春秋五霸”之一的原因。

第四位,楚庄王

楚庄王熊侣,就是想问鼎中原,结果搬起周鼎砸了自己脚的那位。还没有成为中原霸主,就因脚痛而死掉了。

不过,楚庄王“一鸣惊人”使楚国强大起来,也得到了中原地区部分诸侯国的认可,在许多史籍中也高度认可其“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

除了这四位得到绝对认可或大多数人的认可之外,上榜的宋襄公、郑庄公就差强人意了,看起来就像是凑数的。

宋襄公

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晚年变得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信任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朝政极为混乱,以至于最后自己被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史书也称其为“春秋大义”。

宋襄公开局不错,雄心勃勃,也想仿效齐桓公称霸。

比较有意思的是,宋襄公与楚国争霸,在泓水开战。其臣属建议半渡而击,趁着楚国军队还没有完全渡河出击,但宋襄公觉得这么做不仗义。等楚军全部渡河、列好阵势后,结果把宋襄公干翻了,次年因伤重而死。

宋襄公不仅没有成为大家都认可的霸主,还留下了这个千古笑柄。

郑庄公

郑庄公,名寤生,就是把他弟弟共叔段驱赶、把他母亲迁徙而发誓“不到黄泉不想见”的那位。

不过,郑庄公也算是春秋时期比较著名的政治家,其势力很强大。

周天子想肢解郑庄公的权利导致了他的不满,造成周王室与郑国交恶。

繻葛之战,郑国击败周王室与虢、卫、蔡、陈等诸侯国联军。前719年又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郑国势力空前强盛,就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屁股后面征战。

但郑庄公直接与周王室为敌,也就不是“尊天子以令诸侯”了,这跟其他霸主不同。因而,郑庄公也被称为“春秋小霸。”

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至于这几位仁兄,也算是春秋时期的狠角色,纵横江淮、雄踞东南,也曾与中原争霸。

但其势力基本上还是局限在东南地区,虽在同一时期是最具实力的诸侯大国,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及影响力,还是远远比不了齐桓晋文,甚至与秦穆公、楚庄王相比也有所差距。

豹眼评语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但不是说这五个人在不同时期,就具备绝对的统治力,有的甚至就是凑数的。

《鲒 崎 亭 集 外 编》对于五霸的看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按照这一观点,除了齐桓公,其他四位都是晋国的大佬,别的国家都没他们啥事。

不可否认,整个春秋时期,除了齐桓公第一霸之外,基本上都是姬姓晋国各代君主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晋国的霸业维持了百年之久。

晋文公称霸之后,又经历了晋襄公续霸、晋景公失霸复霸、最后晋悼公独霸中原。

就晋国这几位后续霸主,特别是晋悼公掌控中原地区的势力而言,远在秦穆公、楚庄王之上,更不必说其他各位了。

郑、宋、秦、吴、越构建的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与齐桓、晋文、晋悼、楚庄相提并论。

晋定公三十年(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之会争抢霸主。

吴王夫差说:“於周室我为长。”

晋定公说:“於姬姓我为伯。”

晋国大臣赵鞅怒了,准备讨伐吴国。

毕竟争霸这事,还得看谁的拳头硬。看到这一切,吴王夫差也不敢真与晋国叫板,各会盟的诸侯国还是不敢得罪晋国。

最终以晋定公为长,吴王夫差次之,也就是霸主变成了一主一副。

这件事说明了在其他诸侯国称霸的时候,晋国依然是老大;吴王夫差称霸东南、染指中原地区时,还得尊晋国为老大。

那为何一般史家在排列“春秋五霸”时,大部分只把晋文公列入,其他几位晋国国君没有入列呢?

豹眼认为,虽然“春秋五霸”指的是最具统治力的五位诸侯国君主,但更多还是考虑一个诸侯国作为整体,在春秋时期一个时间段内的影响力。

因此,豹眼比较倾向于《史记索隐》及《辞通》的看法。

虽然宋襄公的影响力及成就远不及其他各霸主,但他毕竟是“尊天子以令诸侯”;虽然郑庄公与周王室作对,已经失去了“尊天子以令诸侯”的初心,但他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却是响当当的,远不是秦穆公、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相比。

虽然秦穆公等势力不小,但对于中原地区的控制力,却总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

注: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以上就是重新解读历史:春秋五霸,逐权而行,统一诸侯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重新解读历史:春秋五霸,逐权而行,统一诸侯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