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凭借着她高超的智慧和手腕,在一场政变中仅杀3人,却成功地震慑了大臣们,让他们心服口服。这场政变不仅展现了她的果断和决断,更彰显了她深谋远虑的智慧和统治者的威严。从此以后,慈禧太后的地位更加稳固,她的声威更加彰显,成为了一个不可撼动的统治者。
喜马拉雅来“宠粉”!VIP听书礼包免费送!想听余秋雨、易中天、蒙曼、马东、李诞等名家精品课,戳下方链接免费领取!选你所爱,听个痛快!喜马拉雅听书礼包4选1,免费畅听别错过
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每一桩丧权辱国的事件都与她息息相关。慈禧,叶赫那拉氏,清朝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也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
但是,晚清大儒辜鸿铭却盛赞慈禧:“我恐怕很难使那些对中国过去四十年历史不熟悉的外国人懂得,在那四十年灾难频仍、动荡不宁的岁月里,像皇太后这样的国家掌舵之人该需要怎样的政治家风范、胆略、坚忍不拔和治国之才。”
慈禧在小时候就不一般14岁时,她家里出了一件大事:道光皇帝为了调查一件金库亏空案,派人抓了她的祖父,一时之间家人方寸大乱,唯独年少的慈禧,表现得异常镇静,知道动用祖父的人脉救人。在她的指点下,祖父才顺利地被营救了出来。
选秀入宫后,慈禧很快就得宠了,在生下咸丰帝惟一的皇子载淳之后,一再晋升,封为懿贵妃。
咸丰帝有多宠爱慈禧呢?当时,皇帝的身体状况不好,无心治国,虽然慈禧不算多有文采,但因为写得一手好书法,咸丰帝常常让慈禧代笔批阅奏折,发表意见。
这些,已经让大臣们对她很不满了。我大胆猜测,代皇帝批阅奏折这个举动,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慈禧心中埋下了一颗渴望权力的种子。
慈禧怎么走上政治舞台的?慈禧真正走上政治舞台,是她26岁的时候。当时,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在那里,咸丰帝的病情越来越重,于是,秘密召见了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商谈身后之事。
据当时官员潘祖荫的笔记所载,肃顺竟然建议效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先例,提出干脆把慈禧杀掉,以免子少母壮、权力落到女人手里。咸丰帝不同意,因为,皇帝不仅怕后宫干政,也怕大臣篡权呢。
于是,咸丰帝定下了一个互相牵制的安排:立了慈禧年幼的儿子载淳为帝,就是同治皇帝,之后一方面给了慈禧和慈安一人一枚代表皇权的印,要两枚印章同时盖上才能生效。
另一方面,还定下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等一共八位顾命大臣,希望他们与两位太后互相制衡。
咸丰帝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他没想到自己刚死,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就动手了。他们提出,皇帝的谕旨应该由他们拟定;两宫太后只负责盖章,不能改动;臣下的奏折一律不进呈两宫太后阅览。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恭亲王以吊祭为名赶到了咸丰帝的灵堂,而且见到了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当时,肃顺没有拦住:他轻敌了,觉得两个弱女子,能干成什么事?
密谋结束后,恭亲王急速回京。实则,他是秘密联络驻扎在京、津一带掌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作好了发动政变的一切准备。
慈禧和肃顺的较量九月二十三日,安置咸丰帝遗体的棺木起运回京。慈禧请求让两宫领着小皇帝由间道先行回京,那时的肃顺仍然觉得孤儿寡母无所谓,便安排载垣、端华护送先行;而肃顺等人在后面,护送棺木回京。
五天后,慈禧一行提前抵达京郊石槽。她没有进城,而是第一时间在郊外召见了奕䜣,再次确认了发动政变的可行性,第二天再进宫,在朝中控诉肃顺欺凌孤儿寡母。
一时间,群情激愤,一直被肃顺欺压惯了的大学士周培祖站出来说:“何不重治其罪?”并建议说:“皇太后可降旨先令解任,再予拿问。”
就这样,恭亲王立即发动早已笼络好的文武重臣,尤其是掌握兵权的胜保,抓捕了载垣、端华两位亲王。
当天夜里,抓捕了还在返京路上的肃顺。接下来便是速战速决,两宫皇太后下旨将肃顺斩首,载垣和端华赐自尽,其余几位辅政大臣革职。
慈禧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这场这么大的政变,只杀了三个人,没有大肆牵连,就把大家降服了。
两宫皇太后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生死危机,不过不管怎么说,在慈禧的努力下,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可惜,同治帝载淳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之后,年仅4岁的载湉当上了皇帝,他就是后来的光绪帝,两宫仍旧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不久后,慈安太后暴亡,而羽冀已丰、政治经验丰富的慈禧太后,把议政王奕也逐出了权力中心,将权力系于她一人之手。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她早也不是当初那个只会代皇帝批阅奏折的贵妃了。
以上就是慈禧的智慧之高:一场政变中仅杀3人却令大臣们心服口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慈禧的智慧之高:一场政变中仅杀3人却令大臣们心服口服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