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讙呼。”
大秦帝国,因其强盛与短暂而被历史铭记。从感情色彩来看,秦朝无疑是慷慨激昂与凄美哀婉的统一。围绕秦朝,我们总会提及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全国的秦始皇、秦灭六国的军事历史传奇,以及绵延千里的长城和千人千面的兵马俑,并为之震撼。令人惋惜的是,这个曾经无比强盛的帝国,仅仅存于二世就流失于历史洪波之中。
关于秦朝的灭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特别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预言,使得秦朝的覆灭原因更加扑朔迷离。相信不少人在初识项羽灭秦之时,心中难免疑惑,曾经如此强大的秦军为何如此轻易被击溃?项羽所破之秦军,真的是当时的秦军主力吗?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呢?
横扫六国,亡于三户
战国末期之时,秦国的秦孝公即位后,得助于商鞅之法,"移风易俗",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颁布一系列改革法令,最终逐步使得秦国强盛起来。在秦国逐渐强大的这个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秦国的国土范围不断扩增,从商鞅取固阳之地,到夺取魏国的河西上郡地区等以后的一系列土地扩张进程,秦国一步步对外扩张。其后,秦惠文王继续推行此前的强国之策,领土扩张至西北以及中原诸多地区。这为秦始皇横扫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秦国扩张领土以及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力量源泉,除了秦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更重要的是秦国实行有效的军事制度,打造出具有帝国气魄的秦军。
秦军横扫六国的气势有多么磅礴,现今也只能从历史户籍的只言片语中感受一二。《东周列国志》曾描述秦军进攻赵国城池之时,"鼓噪勒兵,声如震霆,阏与城中,屋瓦皆为振动",可见秦军的势不可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秦国从最初的边陲小国成长为历史上的第一帝国,以破竹之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却在短短十五年之内走向覆灭。秦末农民起义不断,楚国项氏一族却集合诸国余力,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为大秦帝国敲响了丧钟。一朝帝国,亡于二世,令人唏嘘不已。
帝国陨落,迷雾重重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人们有诸多看法。无论是秦朝大兴徭役、实施暴政、法律制度严苛、内部纷争、统治者昏庸腐败,这些说法对秦朝的灭亡都存在一定合理性。受历史文献记载的影响,人们对秦朝的印象几乎是"暴政"的代表,而宣称"伐无道,诛暴秦"的起义者皆是正义的化身,自然秦朝的迅速覆灭也"合乎情理"。
实际上,秦朝走向终结的这个过程,仍然有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从历史文献对秦末战争的记述来看,秦国在巨鹿之战之前,仍旧是胜多负少,尤其是大秦帝国的名将章邯带领的军队,可以说是当时帝国军队的主力之一,屡战屡胜,令对手闻声胆寒。秦帝国有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从巨鹿之战开始,迅速陨落呢?
抛开秦国内部始皇大兴土木,以及胡亥继位后,宦官赵高乱政等因素不说,大秦帝国军队之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其他诸国残余势力面前。拥有如此强大的帝国军队,秦朝却没能守住王朝的大门,或者说,没能缓解外部势力对秦朝的侵袭,覆灭之速度超出一个强大帝国该有的气势。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大秦帝国主力军的分散。换句话来说,很可能项楚所破之秦军,并非真正的秦军主力,而之所以能快速取胜破强秦,是有秦军分散势弱之因。
秦军无北上,难见阿房墟
秦国地处边陲,西北是戎狄,东边为六国。秦朝兼并六国以后,并没有彻底解决西北部戎狄的威胁。秦朝刚刚统一天下,实行一系列统治策略和政治制度,并没有完全稳定下来。而此时,西北部戎狄却逐渐强盛起来,成为秦始皇不得不重视的国家危机。此时,塞外的胡戎发展迅速,一度达到"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的繁盛。《晋书》也曾记载:"嬴刘之际,匈奴最强",说的正是秦朝至西汉初期,戎狄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秦始皇在疆土西北境修筑长城,亦是为了防御西北部戎狄,甚至一度派遣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人。至秦末,胡亥即位,西北戎狄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即使秦朝内部混乱,农民起义不断,六国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更有楚军的袭击,秦朝统治者不得不派军北上,抵御戎狄。特别是在项楚攻秦之际,章邯部军作为秦朝王师之军,与王离部军皆将大部分兵卒派往北部,一起抵御戎狄的侵袭。如此,在面对楚军之时,秦军很难再集合从前强大的军队,巨鹿之战时,秦军实际军队人数亦远不如从前,最终一朝被破。
历史的迷人之处,大概就在于它有诸多遗憾与谜题,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却又让人无能为力。至今,我们对秦朝覆灭的原因也只能根据史籍做出分析,具体当时情况如何,已经不得而知。而导致秦亡的原因不可能只有一个,一定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从秦末之际,秦朝面对内患而终不忘御外,正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所在。
参考资料:
《史记》
《晋书》
《东周列国志》
以上就是秦亡之际,昔日横扫六国的秦朝主力军究竟在何方,或真为项羽所破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秦亡之际,昔日横扫六国的秦朝主力军究竟在何方,或真为项羽所破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