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活动。张元英通过频繁刷脸和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成功地扭转了自己的口碑,获得了大量粉丝和关注。然而,相比之下,晚晚却无法像张元英那样吸引人们的目光,尽管也在不断刷脸,但却始终无法改变自己的形象。
谁还没被张元英的自律和乐观发言小小震撼到?想要的面包被前一个人买空,她的心态竟然是太好了,这样就能拿到最新出炉的。
练完舞口渴发现只剩半瓶水,第一反应是不多不少刚刚好,真幸运。
过分积极、正向到有些AI的程度,让人忍不住开始钦佩。
早年被群嘲的“油腻”似乎也在这一刻和她的“清醒”“自恰”形成碰撞后逐渐消散。
现在网络上几乎一边倒地欣赏她的元气和乐天精神,连带着硬控全网的转圈视频也成为她自律的有力佐证。
但细细盘点来看会发现,她的“油腻表情”和“清醒人设”一直是互相伴随着成长的,为什么在不同时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观感?
同样是人设,从才女、富贵花人设到清醒大女主人设,这些标签是否塑造和巩固了明星的体质和面孔美感,又对她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能从人设的流通背后窥见怎样的审美趋势呢?今天来聊聊这些。
人设如何帮她们找到自己的脸?
不管是个人主观建立还是被动贴上,明星们的“人设”都无一例外对她们的整体美感塑造产生了一定影响。
早期的热巴,频繁在综艺节目镜头前护食,鼓成小仓鼠的腮帮子让路人粉发觉她的天真可爱之处,从而忽略有攻击性的长相,“吃货人设”成功让她圈了一波粉。
先前的“笨蛋美女”,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很多女星美艳外表带来的疏离感,创造出好的路人缘。
孟子义被很多人诟病的美瞳不离身,就是利用更大的瞳孔暴露度拉高懵懂灵动的呆萌感,以明显的幼感元素去平衡她身上甜美和中性(稍稍偏长的面中)。
呆欲的钝感力铺上纯真底色,契合她的“笨蛋感”。
当然她本身的人格魅力也起到一定作用
张元英的油腻感也是如此。
皱鼻、眯眼、嘟嘴,网络上到处是关于她眨眼的频次、微笑的嘴角弧度、水光肌的细节如何体现油腻感的分析。
只不过因为她过于坚定地贯彻这一“人设”,漫长的攻击和嘲讽过后,人们对这份毫不动摇的油腻从质疑转变为欣赏,才发现一举一动都像经过精心计算的劲儿,正是她“自律人设”初步外化的表现。
加上经年累月地刷脸输出,时刻传递出一种不顾别人死活的“我美就好”,肆无忌惮地袒露着自信,甚至自恋。
推倒了功能性较弱的表层人设,油腻的特征也成为她的“第二张脸”,所谓的辨识度由此诞生,人设也随之立起。
类似的“第二张脸”放在很多影帝、影后级别的演员身上更好理解,比如梁朝伟在电影中呈现的阴郁、深沉,难以捉摸的气质。
以风格塑造为底色的人设更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人间富贵花Jennie。
兼具韩式幼感和欧美范的气质,让她能回拉平价设计,下拽贵气单品,成功配平。
想跟风的虞书欣们,强行营造人间大牌人设,反而模糊自己的面孔美感。
审美支棱期的“晚式美学”,巧妙将莫兰迪融入日常穿搭,让艺术感上身,勾勒女性魅力的美感曾是很多人的穿搭启蒙。
只不过她的人设对于智性美和财力的要求更高,能力、身份和发展路线相互缠绕,是她的五官灵气、前沿的风格呈现和在线的艺术专业滤镜共同作用的结果。
撇开迷惑发言不说,当她的风格与内核不匹配,审美止步不前却越想表现,毫无美感强行混搭,直播带货只会说“紧紧致致”“很有设计”,才是她人设好感度降低的原因。
人设审美变化背后的核心
形成人设意识以来,主流的人设标签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审美变化。
早期流行亲和接地气的人设,率先打破明星们被推崇被仰望的壁垒。
欧阳娜娜的才女人设直到她分享自己的vlog,才为她带来最大增益。
后来开始流行“女汉子人设”,女明星突然间听不得一点“娘”,动不动就用“X哥”“很man”来形容自己,仿佛找到了快速圈粉的捷径——讨厌粉色、体力不输男的。
只是她们低估了女性意识觉醒的速度,现在回看都是槽点。
真性情人设也一度有很多拥趸,奔着“内娱活人”的褒奖发表言论,但因为太难掌握分寸,现在成为人设崩塌重灾区。
典例就是吴宣仪,明明自己先开玩笑公布恋情,粉丝当真她又急眼,前后矛盾,割裂感十足。
近年最吃香的爱女厌男清醒人设,从张嘉倪、孙怡带着“离婚美”的光环到如今韩素希塌得渣都不剩,可以算是危险系数最高的人设。
《厌女》&“远离男人”
那么为什么明星大多都喜欢立容易崩塌的人设?
没有太多学识和思考就不说了,出现人设审美变化的核心原因,离不开市场的精心计算。
符合女性自我期待的“清醒人设”,迎合了娱乐产业的女性市场,于是拼命制造女性乐见的爽点。
“大女主”现实主义的价值观、对生活和爱情清晰的认知和理解,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爽”的逻辑通常浮于表面,内核经不起推敲。
尤其是看似集齐当代女性获得成功要素的大女主人设,不靠男人、不雌竞,一心只想搞钱搞事业,各种台词、采访金句全网飞,得到拥护和追捧,与被喊打的“恋爱脑”形成鲜明对比。
打着清醒旗号的矫枉过正,到底是为了刻意迎合,制造爽点,还是真能给普通女性带来实质性启发?
且由于它的虚构性,形成了过高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导致很多人在现实中面对和“大女主”相似问题时就会发现,大家的客观条件不同,成为大女主并非是女性人生的唯一最优解,眼前现实的、琐碎的问题往往更棘手。
这样的人设被赋予很多理想化的特质,容错率极低,维系的成本和要求很高,一旦出现相悖行为,粉丝很容易迅速破防。
更别说很多人设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局限性,根本装不久。
先不说讨不讨喜,想要长久运行的人设至少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传播和讨论性能拉满
能提供二创空间的争议度是延长人设寿命的必备因素,张元英便是如此。
试想刚组团公司就为她包装自律的“完美”人设,天天吹她泡健身房,结合她不够硬的实力,很容易引起反感。
裴珠泫也营销自律人设,但大众认可度远没有张元英来得高。
2.具有强关联型
这种强关联包括但不限于具象物品(人间富贵花-奢侈品)、具象气质(郝蕾原生家庭破碎感-角色自带的脆弱感)等等。
动辄六位数穿搭的千金本金
立清醒人设的短板就在于它的空洞泛化,短期内难以用具象化事件和结果冲击观众眼球,只能不分场域疯狂输出,详见张PD。
3.有可挖掘度
张元英从一分油腻到十分油腻,背后与稳定内核的关系一旦被挖掘,作为爱豆最常被宣传的偶像自律和极度操守不言自明。
她的媚态一开始被解读为“媚男”,表情中的傲慢和轻佻感打破了女性传统的谦逊形象,是第一层不适感来源。
绝对自信自恋的感染力,包裹着是否“雌竞”的争议带来强大丰富的故事性,到现在被解读为“自媚”,无形中又帮她巩固了自律自信的正面人设。
区别于Lisa疯马秀的主动媚俗,本体论的自信也象征着她作为女爱豆、作为女性的主体性拿回。
人设与本我面孔的一体两面
新人设的迅速流行,总能带给人一种“幻火感”。
吐槽吐槽男人就获得流量,用嘴咬下签字笔就引得粉丝狂喜,让作品积累不够的明星们也能靠人设标签稳扎话题流量中心。
上浪姐、当恋综观察员都是其带来的后续福利,与本人的成就、业务能力关联度太弱,一旦人设崩塌,红利也会如散沙,都不用风吹...
这样的所谓“清醒”才是最大的迎合吧?
从而忽略了,如何贯彻,甚至想靠人设“黑转红”,非常考验明星本人的心智稳定度。
深扒之下大家意识到,张元英的自律与油腻一体两面,是长久以来的履约,目前来看的确始终如一很难挑出漏洞。
要达到张元英同款“油腻表征”,私下的努力程度无需多言。
关注IVE都知道,她们的团设就是“自恋”,出道以来的单曲被称为“自恋三部曲”。
歌词明面上描述少女的恋爱,但重点却在沉浸恋爱氛围的自己身上,欣赏冒着恋爱泡泡的自己有多好看,与对方无关,这个角度确实剑走偏锋。
而张元英是其中执行得最极致的,是明知自己有魅力,同时放大两百倍、三百倍去释放,生怕有人没看到。
把传统语境下有点贬义、不受欢迎的女性自恋,变得习以为常,怎么能说不是另一种大女主呢?
这层看似油腻的滤镜,反而为她的硬核内在保驾护航。让很多女生知道,得自媚、自爱到这种程度,才会视抨击为苍蝇乱飞。
内核稳定到只顾埋头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从不陷入自证陷阱,不解释不内耗,把自己和别人的看法独立分开来,不会因别人发一句“有意思吗”就过早跳脚,名利尽失。
错把红利当自我成就的明星们,被人设美化过的面孔和真实自我差距越拉越大,对自我的认知断裂,很难避免暴露本性。
说到底,人设的建立是一个自我更新系统的过程,能先认清自己所需要的心理状态,立好自身,才有设定一说。
以上就是张元英如何通过不断刷脸扭转口碑,晚晚却做不到?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张元英如何通过不断刷脸扭转口碑,晚晚却做不到?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