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交游戏的兴起,狼人杀成为了一种备受欢迎的娱乐方式。然而,最近推出的创新版本——艺术版狼人杀,却给玩家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这个版本中,不仅有狼人、村民等经典角色,还加入了许多艺术家和作品的元素,让整个游戏充满了文艺的气息。玩家们将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推理和合作来揭示隐藏在艺术作品中的真相,这不仅考验了玩家的智慧,还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是否有机会亲身体验一把这款创新的狼人杀游戏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吧。
Almanach Kvartopirci《The Card Players II》,布面油画,145×268cm,17世纪中期
“天黑请闭眼,狼人请睁眼……”近年来,《狼人杀》等推理类桌面游戏受到追捧。多人参与的《狼人杀》中,有众多角色供玩家抽选,每个角色肩负着不同使命。然而,世界上真的有“狼人”吗?“骑士”“猎人”“女巫”又分别藏有什么秘密?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走进一场艺术版《狼人杀》游戏。
谁是最早的狼人?
虽说“狼人杀”于近些年才在年轻人群体当中传播开来,但江湖上关于“狼人”的传说却早已流传千年。真有“狼人”吗?它们长成什么模样?谁又是最早出现的“狼人”?
14世纪晚期传奇故事中对“狼人”的描绘
大热游戏《刺客信条:奥德赛》(Assassin’s Creed Odyssey)的某关卡中,“吕卡翁狼”令不少玩家驻足不前。这里的“吕卡翁”正是以古希腊传说中的吕卡翁国王(King Lycaon)为原型。而吕卡翁国王通常被认为是历史记载中最早的狼人形象。
吕卡翁变成“狼人”的场景
堂堂君主为何沦落为半人半兽的怪物?这还要从神话故事说起。坐拥整座城池的吕卡翁唯独缺少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一天,他在打猎时被一位歌声动听、形貌惊艳的姑娘触动。谁知那位姑娘竟是众神之王宙斯的女儿。
坠入爱河的吕卡翁为取悦宙斯,在宫殿内设宴七日招待他。然而几天过去,无论如何努力,宙斯从不正眼瞧吕卡翁一眼。吕卡翁被彻底激怒,命厨师准备了一块人肉制成的食物(一说为将自己的儿子杀害制成食物)端上餐桌欺骗宙斯。宙斯一眼识破阴谋,震怒于其残忍行径,将吕卡翁变为狼首人身的怪兽。
马可·波罗(Marco Polo)讲述的《Livre des merveilles du monde》中记载的狼首人身形象
阿努比斯塑像
当阿努比斯遇上扑克牌
一边是古希腊残忍的国王,另一边是古埃及威严的神使,在“狼人”形象的想象与创造上,距今千年、相隔万里的两大古文明不谋而合又各有千秋。哪一个更符合你心中的“狼人”形象?
有你在,才安心!
再强大的狼人阵营,总有向好人阵营低头认输的时候。平民胜利时,骑士与猎人功不可没。无论是威风凛凛、翻身上马的骑士,还是一发即中、百步穿杨的猎人,艺术版《狼人杀》中形形色色的英勇战士从来不少。
安东尼奥·德·佩雷达(Antonio de Pereda)《骑士的梦想》(The Knight's Dream),布面油画,512×217cm,1650年
如上图所示,这位骑士多半在梦中征战沙场。天使向熟睡的他展示着转瞬即逝的财富和荣誉。桌面上摆满了各种纷繁事物:代表死亡的头骨、象征娱乐的卡片、隐喻时间消逝的钟、预告一切虚妄的面具……但“白日梦”骑士却对现实毫无觉察。
与游戏中可以选择“以死谢罪”的骑士不同,鲁本斯笔下的这位实为公爵的骑士威风傲慢。公爵身着盔甲、驾白色战马,挂着刻有“圣詹姆斯骑士”的装饰物。鲁本斯由此创造了骑马肖像画范本,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骑士不仅是《狼人杀》中的角色,更是国际象棋中不可缺少的棋子。1974年,杰克·特沃科夫(Jack Tworkov)开始《骑士系列》(The Knight Series)的创作。他追踪骑士在棋盘上的移动来确定结构点,再将其依次连接。层叠的色彩使画面更加复杂,却丝毫不干扰原有的网格结构。这种松散却规范的笔法彰显着特沃科夫的信念:“规划并不排斥直觉,有时不过是随机的游戏。”
砰!砰!砰!⚠️
如果说骑士离不开心爱的宝马,那么猎人注定要与自己的那杆枪共赴生死。从求生存与野兽搏斗,到为饱腹捕获猎物,再到仅作运动或娱乐,最后反躬自省不再滥杀……狩猎历史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无论在什么时代,许多艺术家都全心全意地描绘其所看到、欣赏或惊叹的东西。在狩猎中,无论对动物还是人,都是关乎生命之事。这种生命张力与自然魅力的表达正是对艺术家的考验。
郎世宁等《乾隆皇帝射猎图》轴,绢本设色,115×181.4cm,清代
历史上最有资格和资本将狩猎作为娱乐项目的当属历代帝王。郎世宁等人的作品描绘了乾隆皇帝及近亲王公大臣在南苑猎场捕射野兔的瞬间。骑在骏马上精悍的“猎人”、狂奔逃命的野兔,在艺术家笔下准确而传神。据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可知,他此次南苑狩猎“是日凡中八兔”,战绩骄人。
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尔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Witch and Scarecrow in the Snow》,布面油画,70×60cm,1930-1932年
女性角色在《狼人杀》里有着“巾帼不让须眉”之风范。在游戏中,女巫属于好人阵营;然而在黑暗的中世纪,女巫一度被视为魔鬼的化身,以此为名加害女性的事件屡见不鲜。漫长历史中,女巫形象的演变展现了人类文明祛魅的曲折之路,更彰显出女性争取自由独立的光辉历程。欧洲古籍中关于女巫的记载
你想象中的女巫是什么样子?历史中,女巫形象曾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蜷缩在一锅沸腾液体上的疣鼻子女人,戴尖顶帽子、骑在扫帚上的丑八怪,或是肤如凝脂的长发少女,与普通主妇并无二致的中年女性,不一而足。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Witches in the air》,布面油画,43.5×31.5cm,1797-1798年
女巫到底是谁?事实上,最初的女巫不过是治疗师或天资聪颖的女性,然而被污名化后成为施行巫术、摄人心魄的异教徒。15世纪中期,敌不住严刑拷打的女巫们被迫承认“罪名”。随后,“猎巫”这一残忍行径蔓延开来。据统计,在1500-1660年间,欧洲多达八万名巫师“疑犯”被处死,其中女性占比约80%。
保罗·克利(Paul Klee)《Witch Scene》,布面油画,32×24.3cm,1921年
巫术变幻莫测、不可当真,而欧洲历史上对女巫的认知变化,却与现实社会中女性的身份、地位紧密相连。女巫意象的背后暗藏着无数深意。当女性之美被妖魔化,当性别成为歧视之源,事实上,此时的“巫术”不过是社会道德沦丧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或白或黑,人们对女巫形象的想象与描绘不尽相同。
随着文明开化与两性平等,现如今的女巫形象不必再背负沉重的历史。艺术家以不同风格、方式展现着自己的创作理念。正如《狼人杀》中的女巫,作为分工角色、而非等级阶层,平等地与骑士、猎人等好人阵营成员并肩作战、对抗邪恶。
“玩”完这局艺术版《狼人杀》,不知大家是否尽兴?生活本就是场盛大的游戏,人们身居其中,时而沉浸、时而抽离。这场游戏的特别之处在于时间有限、仅此一次,不分胜负、没有赢家。人与狼可以世代共享同一轮月,但不同的是,人类心存良知良能、始终聆听德性的呼唤。你最喜欢哪个角色?欢迎留言分享。
编辑、文 周雨玄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以上就是探索创新:艺术版狼人杀,你体验过吗?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探索创新:艺术版狼人杀,你体验过吗?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