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次房改启动,随着上次房价涨超40倍的惊人数据,全国各地的楼市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众多人士开始猜测,此次谁将成为最终的接盘者?将会是富裕的投资客、年轻的首次购房者,还是老练的房地产商?种种猜测和期待交织在一起,让人们对未来的楼市发展充满了期待和疑虑。
中国第二次房改启动,上次涨幅近40倍,这次谁有可能成最后的接盘侠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房改政策性文件已经落地了,不少人都觉得中国的房价可能在未来会再次启动上涨,因为上次房改之后,全国的平均房价涨幅近40倍,部分一线城市的好地段涨幅甚至超100倍,这让过去三四十年中从事房地产相关的人群财富暴增,国家也获得了巨额财税收入,所以,这次房改的启动让很多人都开始跃跃欲试起来,但未来果真如此么,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次房改更像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从香港模式像新加坡模式的转变,但这种转变又并非完全相同,大概率是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极端结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次房改的根本目的和结果是什么。
首先,我们这里先来解释下什么是香港模式,什么又是新加坡模式,从房地产市场角度来讲,香港模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全商业化模式,而且公摊面积也是来自于香港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资本,政府在短期之内获得巨额的收益,激发整个市场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同时也能为货币的超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蓄水池和导流管道,但坏处就是房价的增速会脱离多数居民的收入增速,最终形成房地产泡沫,泡沫一旦形成,多数人就会因为房价压力缩减消费,不敢结婚生子,进而对社会风气和经济长久发展形成负面影响,而我们目前的市场恰恰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阶段。
而所谓新加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让80%的低收入群体住上由政府提供的房子,每年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即可,但这种房屋不能够交易和买卖,产权是归政府所有,而其余20%相对富裕的人群可以选择不受价格控制的商品房,这类房子完全是市场化交易,居住环境和位置都比较好,具有私人产权,这类房子一般是非常贵的,而且每年还要交不菲的税,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把富人和穷人进行了拆分,富人多交税可以享受生活,而政府可以拿着从富人身上收到的税来补贴完全买不起房子的人,让这部分有个基础的居住环境。
其次,之所以说中国的这次房改像新加坡模式,但又不完全是新加坡模式,这主要是由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从具体的文件措施来看,这次房改的核心跟新加坡模式很相似,其核心精神就是要大力发展以政府主导的廉租房,公租房,争取让买不起房子的人能够一个居住的地方,而在商品房方面,未来将会解除一切限购,限贷,限价等限制房价波动的措施,让有钱人可以自由买卖商品房,这样就会推动未来好的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进而为政府创造更多的收益。
而之所以说又不是新加坡模式,主要是因为以中国目前的国力根本不可能做到让80%买不起大城市房子的人以极低的价格来居住政府建设的房子,这也不是我们房改的根本目的,我们这次房改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刺激部分房地产市场再度活跃起来,从而解决地方财政吃紧的窘境,因为综合来看,政府20%的财政收入都是来自于地产,部分经济落后地区财政收入的70%也是来自于地产,只是这次房改后的增量财富和房价上涨红利可能永远与普通人无关了。
最后,既然政府主导的公租房,廉租房不可以进行市场化交易以及纯商品房可以充分自由交易和涨价,那建设的钱从哪里来,建成后的收益又要从哪里来,谁有可能在这轮房改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谁又有可能成为那最后的接盘侠呢,其实,这里主要明白了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就可以有个大致的判断,商品房自然不用多说,市场化的归市场,有钱人的游戏与普通人也无关,大家只需要记住如果未来参与商品房的话一定要量力而行就可以,因为那种波动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我们还是主要说下跟绝大多数人有关的政府主导的房子逻辑。
政府主导的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和如何产生收益,其实这里所需资金中大部分既不会来自于政府,也不会来自于银行,而是来自于普通人的你、我、他,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通过发行REITS基金等金融模式来筹集资金,然后未来通过收取房租的模式来给基金持有者长期分红,这个分红换算成利率的话要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很多,大概率会与国债收益不相上下,甚至会更高一点,这其实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但也避免不了少部分人会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后的接盘侠。
因为风险点在于普通人无法判断其建设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好坏,如果项目达不到预期,那基金持有者很有可能成为接盘侠,而且这种损失并不会引起金融系统的风险,因为这是个人投资行为,所以,选择这类基金或者金融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底层资产是什么,小城市,经济落后地区的项目一定不要投,避免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以上就是中国第二次房改启动,上次涨超40倍,这次谁将成为最终的接盘者?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中国第二次房改启动,上次涨超40倍,这次谁将成为最终的接盘者?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