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米MIX的发布让全球手机市场震惊。曾经的霸主们开始纷纷效仿,推出全面屏手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米MIX却并未能保持领先地位,竞争激烈的市场使得其逐渐没落。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面屏手机的命运又将如何演变?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2016年10月,小米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当大家都以为这场活动的主角是曲面屏手机小米Note 2时,小米MIX压轴登场了。当时处于低谷期的小米,凭借这样一款艳惊四座的产品,开启了智能手机的全面屏时代。当全面屏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时,如何打造出接近完美的“真全面屏”形态,就成为各大厂商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然而,到了2024年,真全面屏也尚未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形态,挖孔屏仍是最常见的设计。仿佛所有厂商都放下了对真全面屏的执念,陷入到集体摆烂的状态中。真全面屏,为何从红极一时的设计,沦为了不痛不痒的卖点?
为了真全面屏,手机厂商们也曾绞尽脑汁作为首款全面屏手机,当年小米MIX登场带来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达到极窄边框的震撼效果,这款手机直接牺牲了前置相机的体验,把这颗摄像头放置在了“下巴”上。当然,现在来看,这款手机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真全面屏,因为它的底部边框还是很宽。
1、升降式摄像头:结构复杂,可靠性存疑。
而要实现真全面屏,前置相机就是最大的障碍。2018-2019年,全面屏设计全面风靡和普及时,各路厂商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升降式摄像头方案。
比如,初代OPPO Reno,采用了侧旋升降结构,前置相机、柔光灯、听筒、后置闪光灯都放置其中,要调用时,它会升起,不用时则会保持隐藏。而更早些时候发布的OPPO Find X,则采用了双轨式升降摄像头,屏占比达到了93.8%。
(图源:OPPO)
而同一时期,vivo比较有代表性的真全面屏产品是vivo NEX。它也采用了升降式前置摄像头,不过整体结构的体积要小很多,基本只包含了相机本身。
(图源:vivo)
采用类似方案的还有Redmi K20系列,它的前置相机是弹出式的,具体使用效果和vivo NEX非常类似。
(图源:Redmi)
有意思的是,当时三星也尝试过升降式摄像头的方案。不过,三星的做法更大胆更激进。2019年发布的三星Galaxy A80,它采用了升降+翻转的设计,即把前置相机和后置相机合二为一了。
(图源:三星)
升降式结构设计的优势很明显,它能够根据具体场景来灵活调整,不用过度牺牲前置相机的规格和成像素质。但是,这种机械结构的可靠性相对就没那么高了,高频使用的话有出现故障的风险。而且,升降式结构不可避免地增加进灰等意外情况。升降式结构还会占据手机寸土寸金的宝贵内部空间。
因此,除了早期作为旗舰产品的高端卖点外,升降式相机方案在智能手机上并未能快速普及,反而很快被厂商和市场放弃了。
2、屏下摄像头:想法很好,技术还待完善。
2020年,中兴带来了全球首款屏下相机手机——天机AXON20。屏下相机的原理,可以理解为将摄像头放置在屏幕下,隔着屏幕使用前置相机。为了将摄像头隐藏在屏幕下,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覆盖摄像头的屏幕材料的透光率,被阻隔的摄像头如何保证成像效果等。
因此,实际使用过程中,屏下摄像头方案也会暴露一些问题。例如,屏幕前置相机的区域,分辨率比屏幕其他部分要低,仔细看能观察到一个小圆形;屏下相机的成像素质不如普通自拍相机,经过算法优化后可能还是会有模糊的感觉。
当然,屏下相机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到了中兴旗下的努比亚Z60 Ultra上,已经迎来了第五代屏下技术,屏下相机的像素来到了1200万,在屏幕上找前置相机位置这件事变得没那么容易了。而且,它的成像素质也在提升,虽然还是比不上常规前置相机,但日常基本还是够用了。
(图源:努比亚)
除了中兴、努比亚,小米也尝试过屏下相机方案。2021年发布的小米MIX4,就是这样一款真全面屏设计。为了实现更好的屏下相机效果,小米表示采用了微钻排列、重新设计电路布局、透明引线等多种手段。
(图源:小米)
作为面板巨头,三星也对屏下摄像头技术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三星在Galaxy Z Fold3、Fold4、Fold5三代折叠屏产品上都采用了屏下摄像头方案,前置相机被隐藏在了主屏幕下方。不过,三星屏下相机的像素相对比较低,为400万像素。
相比升降式机械结构,屏下相机看起来是真全面屏更好的解决方案。不过,它目前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除了相机成像素质较低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会拖屏幕的后腿。当前,采用了屏下相机方案的机型,屏幕本身的分辨率、亮度等指标都比常规产品要差一些。
厂商不再重视,只因“真全面屏”不是刚需?最近几年,全面屏设计早已在智能手机上全面普及,但真全面屏仍然属于非常小众的产品类型。当前,手机最主流的设计仍然是挖孔全面屏,具体主要分为单挖孔和双挖孔两类,而刘海屏则逐渐被淘汰。
2017年,iPhone X的发布宣告着苹果手机转向全面屏设计。不过,由于采用了面容识别而非安卓阵营的屏下指纹,历代iPhone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摆脱手机上突兀的大刘海。直到2022年,苹果才带来了首款挖孔屏手机iPhone 14 Pro,呈现出“药丸”形状。在全面屏设计上,苹果、安卓最终都走向了同一条道路。
(图源:雷科技摄制)
有意思的是,近年手机行业其实都非常卷,在存量大盘持续缩减的情况下,各路品牌都在卷性能、卷影像、卷系统、卷AI、卷快充……但是,几乎没有大品牌把真全面屏设计作为主要突破方向。
在小雷看来,这主要涉及到的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全面屏设计刚刚风靡和普及的时候,用户对全面屏的关注度很高,它对用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全面屏外观做得好,或许真的能刺激销量。
但在2024年的今天,大部分用户都见识过不同类型的全面屏设计,对这项特性已经脱敏。而且,无论多么有新意的设计,最终都要回到实用性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升降式相机结构,还是屏下摄像头技术,目前都有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缺陷,它无法带来完美的体验。
而且说到底,真全面屏设计带来的视觉体验上的升级,无法像性能、影像、快充这些维度上的提升一样,给用户体验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相比之下,虽然挖孔全面屏和理想中的真全面屏设计相去甚远,但实用性上却拉满了:相机成像效果不会打折扣、屏幕素质不受影响,只需要付出屏幕挖孔这点小小的代价。
(图源:雷科技摄制)
对厂商而言,挖孔全面屏是经历过市场考验、长时期验证后的最优解。至于屏下相机技术,目前它适合在实验室里反复优化和在少数产品上不断尝试。至于主流产品,则还是采用更稳妥的方案为妙。
另外,当年全面屏设计出现,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即它可以进一步增加手机的屏幕尺寸和显示面积。只是,手机边框厚度的压缩是有极限的,还要考虑到操控误触等问题。而现在,在突破手机显示面积这点上,行业已经找到了折叠屏作为新的解题思路。相比之下,死磕全面屏,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真全面屏未死,未来仍有机会复兴在小雷看来,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手机要实现真全面屏仍然有不少难度,当下能买到的量产版真全面屏机型,在功能或体验上,多多少少都有妥协和不足。不过,从未来的技术和产品趋势来看,真全面屏时代仍然会到来。
对苹果而言,挖孔屏和灵动岛只是当下iPhone全面屏设计的妥协方案,运用屏下技术的真全面屏才是未来。不过,相比安卓,苹果不仅要解决屏下摄像头问题,还得有相应的方案来实现屏下Face ID。
此前,苹果已经有多份屏下Face ID专利曝光,而DSCC分析师Ross Young也曾预测,2025年,首款搭载屏下Face ID的iPhone将会出现。
而在安卓阵营,华为、中兴、三星、小米等品牌,一直都有屏下摄像头的专利储备。从中兴系品牌一直持续更新的屏下摄像头产品来看,每一代方案在技术上都有提升,屏下方案的劣势也在一点点被克服。
可以预见,当屏下摄像头技术走向成熟时,真全面屏设计会迎来真正普及的时刻。
以上就是小米MIX:曾经的霸主如何走向没落?真全面屏手机的命运如何演变?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小米MIX:曾经的霸主如何走向没落?真全面屏手机的命运如何演变?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