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胡适是中国近代文化界两位备受尊重的知识分子,二人因立场和观点的不同而多次发生争执。鲁迅认为胡适主张“空谈理想,煽动革命”,并多次批评其学术观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胡适晚年,他却称鲁迅是“我们的人”,令人颇感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胡适如此表态呢?
从1933年3月开始,鲁迅在《申报·自由谈》上集中发表了一组杂文大骂胡适,如《王道诗话》《光明所到》《出卖灵魂的诀》《言论自由的界限》《二丑艺术》《帮闲法发隐》《吃教》等。比如在《吃教》文,鲁迅剖析了胡适如何利用舆论作为晋身之阶。在鲁迅看来,文学与学术对于胡适来说不过是敲门砖,而且还利用制造舆论,利用《努力周报》《现代评论》《新月》等刊物一步步上位。
尽管胡适没有搭理鲁迅的攻击,但这并未改变鲁迅对胡适的观感。直到逝世前,鲁迅对胡适的态度依然是“不宽恕”。鲁迅逝世后,苏雪林大骂鲁迅,胡适却劝说苏雪林。晚年的胡适跟人说起鲁迅,更是说“鲁迅是我们的人”。
鲁迅和胡适之间有怎样的故事?鲁迅那么讨厌胡适,胡适为何却认为鲁迅是自己这边的人?鲁迅真的是胡适那边的人吗?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90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胡适与鲁迅两位代表人物。胡适倡导白话文运动,以白话诗叱咤学界,鲁迅则凭借《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享誉文坛。
鲁迅对于胡适在《新青年》时期的表现持肯定且赞美的态度。他曾说:“当时我最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我十分钦佩他们。”两人时常讨论问题、商定稿件以及互相借阅图书资料,关系非常亲密。
鲁迅在《无声的中国》《怎么写》等杂文中称赞胡适是文学革新的“先行者”,并认为胡适的作品很好。读完胡适关于白话文的论著后,鲁迅称其“警醒人心,真是一份可贵的历史提醒”,并希望能早日出版。
在胡适总结五四白话文学成就的《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他认为鲁迅是最有成就的一位作家。胡适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来,涌现了一大批创作白话文学的作家,成就最大的却是一名托名“鲁迅”的。
当时的胡适和鲁迅,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但是,女师大事件使鲁迅对胡适的态度产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当时,杨荫榆依靠教育总长章士钊的权势,专横跋扈,压制进步学生。鲁迅和其他七位作家联合发表了《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来反对杨荫榆的倒行逆施。
胡适本人没有下场与鲁迅进行论战,但与鲁迅进行论战的陈西滢等人却是胡适的亲密好友,并且与胡适处于同一阵营。胡适本人的态度,自然不言而喻,鲁迅自然也就对胡适失去了好感。
之后,胡适依靠文学界的地位跻身政坛,与当局越走越近,时常出来充当“老好人”,掩盖当局的错误、过失。鲁迅看到后更是极为生气,写了一系列文章大骂胡适。胡适本人虽然没有回应,但与他属于同一阵营的文人却与鲁迅展开了激烈的骂战。鲁迅对他们的最后态度是——由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宽恕。
鲁迅逝世之后,苏雪林致信蔡元培、胡适,对鲁迅大肆攻击。胡适在复信中告诫苏雪林: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胡适还告诉苏雪林,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盐谷温,真是万分的冤枉。
后来说起鲁迅,胡适曾说:新文化运动时,我们是“提倡有心,创作无力”,我们那时代一个《新青年》的同事,他姓周,叫做周豫才,他的笔名叫鲁迅,他在我们那时候,他在《新青年》时代是个健将,是个大将。我们这班人不大十分作创作文学,只有鲁迅喜欢弄创作的东西,他写了许多随感录、杂感录,不过最重要他是写了许多短篇小说。
据周策纵在《五四思潮得失论》中回忆,50年代中期,胡适在与周策纵交流时曾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决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胡适是典型的自由主义者,一向被视为和鲁迅属于不同阵营的人,为何却说鲁迅是“我们的人”呢?事实上,胡适主要是从鲁迅对“个人自由”的践行的层面来说的。
在1926年,“女师大”事件中,作为官方女师大教员和教育部佥事的鲁迅,毅然站到了学生一方,为了捍卫学生的人权和争取个人自由,与自己的上司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和教育部部长章士钊对抗。虽然被章士钊开除公职,鲁迅还是毫不退缩,将章士钊告上法院。
自1930年开始,鲁迅加入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坚定不移地争取人权。在“左联”成立之初,受到专制政府的压迫和打压,鲁迅为了进步和自由,积极反抗专制政府。
1931年,当局杀害了“左联”五烈士,鲁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以表达悼念和愤慨的心情。他还写下《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前驱的血》和《黑暗的中国文艺界的现状》,揭露当局的暴行,再次不顾生命安危地对抗专制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加入“左联”后,鲁迅并没有被绝对束缚,仍然保持着个人自由。鲁迅认为,人权是自然法承认的自然权利,不是不合法的政府法律所承认的权利。他要捍卫的是人本来所拥有的,神圣不能剥夺而实际上遭到剥夺的权利,未曾写入宪法或写入宪法但得不到保护的权利。对于鲁迅来说,个性主义象征着自由,其反抗强权和专制的精神和文学表达中体现出来,而杂文则是这种表达的核心。
在女师大事件以及鲁迅1930年后加入三个团体进行的斗争中,鲁迅发表了一系列杂文,包括与“新月”同人的“人权”运动之间的论争、对当局专制的揭露和抨击、对“帮忙”、“帮闲”文人的批判等,这些杂文都表现出鲁迅对专制政府和强权势力以及依附于它们的“奴才”进行的反抗。
这些杂文不仅为争取个人独立与自由,为捍卫人权和维护正义,而且真正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个人自由”。鲁迅是自由主义者,他的正义感很强烈,虽然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的前驱战士。即使大革命来了,他也只会是同路人而不一定会参加什么政团。
自由主义者与同路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主张保持自身的独立性。鲁迅虽然对中国共产党有好感,但始终没有加入。 鲁迅加入了“左联”,但始终保持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和知识分子的批判性。例如,他为抵制周扬的一些做法,最后与之决裂,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独立性,而这恰恰是“自由主义”的核心精神所在。
小新认为,鲁迅确实称得上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之一,在理解和践行自由主义基本信念的方面,鲁迅比任何其他自由主义者都不逊色。当然,不同于其他鼓吹或演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人,鲁迅更关注如何让自由理念在中国的现实和文化中发挥作用,如何在中国人的内心扎根。
鲁迅对待自由思想,比那些主张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者,更符合自由主义思想的本质。事实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是鲁迅,而胡适等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只是向专制政府乞求一点点自由,要求的只是受政府保护的、规范的、有限的自由。他们把人权围在政府设立的法律栅栏内,然后在里面研究和讨论,最终成为专制政府的“廷臣”。
鲁迅尽管没有写过关于人权的论文,但他的杂文基本都是关于压迫与反抗的问题。鲁迅在著作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理论,认为中国的自由问题实际上是奴隶权问题、奴隶解放权问题。
鲁迅一生所要捍卫的,是为人本来所拥有的、神圣且不可剥夺的权利,未曾写入宪法,或即使写入宪法也得不到保护的权利。鲁迅一生追寻的,是真正的自由主义。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以上就是鲁迅多次批评胡适,胡适晚年为何称鲁迅是“我们的人”?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鲁迅多次批评胡适,胡适晚年为何称鲁迅是“我们的人”?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