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刘备两次重要战役未携带诸葛亮的原因,曹操两字概括分析

文化 2024-01-11 16:30:01 桔子生活

刘备两次重要战役未携带诸葛亮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信任"和"优势"两个字。第一次战役,刘备未携带诸葛亮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智谋能力抱有极大的信任,认为自己能够独自应对敌方势力。然而,他在战场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才意识到诸葛亮的重要性。第二次战役,刘备没有带上诸葛亮则是因为他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敌方的弱点和优势,认为有诸葛亮并非必要之举。然而,这一次他再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明白诸葛亮的战略洞察力和计划能力是他所不能或缺的。这两次战役的失败使得刘备深刻认识到,与诸葛亮合作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帅,叶剑英有这么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肚”。前面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就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总体评价。意思就是说诸葛亮一生用兵过于谨慎,从不弄险。

纵看诸葛亮的一生用兵,也确实是这样的,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空城计”诸葛亮是不是弄险?确实是这样的,但那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步险招,如果还有其它的办法,诸葛亮是不会轻易用“空城计”这个险招的。

还有的人可能会问,借东风忽悠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周公瑾算不算弄险?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天气有变,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周公瑾怎么会轻易饶得了自己?要我说,这个也不算弄险,诸葛亮早就有了另外一手准备,那就是让赵云赵子龙在江边等候,随时接自己脱离险境,诸葛亮早已算就了有没有东南风起,周瑜周公瑾都会对自己进行加害,极早脱身才是上策,所以这个也不算是弄险。

纵观诸葛亮一生用兵,确实是以稳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轻易弄险的。

后期刘备也看出了诸葛亮的用兵谨慎的一面,所以在重大用兵征讨的战役中,宁可用别的人选,也不会轻易用诸葛亮的一个原因。

举两个例子:刘备作为一方霸主,一生转战南北,用兵无数,很多事情都会参考诸葛亮的意见,但特别重大的战役,往往都不会亲自带上诸葛亮前去征战。

第一次就是刘备入川,刘备宁可带上庞统庞士元,也不愿意带上诸葛亮进入西川,最后庞统庞士元因突发变故惨死在落凤坡,迫于无奈最后才急忙调派诸葛亮带领张飞,赵云前去支援,这是第一次重大的战役,刘备对诸葛亮不太信任,所以没有第一时间重用诸葛亮。

第二次就是关羽因过于傲慢,和东吴孙权结下了梁子,最后被东吴水军大都督陆逊用计擒获。关羽不肯投降,被东吴杀害。刘备报仇,要发倾国之兵征讨东吴,整个决策链中都没有诸葛亮,有人可能会很好奇,作为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诸葛亮为什么没有跟随刘备去发兵征讨东吴?难道不让人感到奇怪吗?如果有诸葛亮参与其中,可能结局不会是原有的样子。

这个问题曹操曹孟德给出了答案,诸葛亮一生过于“谨慎”。刘备也觉的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如果带上诸葛亮,刘备就会在攻打东吴时畏手畏脚,战场之上需要对局势有着敏锐的把握,过于谨慎就可能错失战机,而当时的蜀国急需要扩张领土,刘备也急需要为二弟关羽报仇,诸葛亮的性格显然不适合参与其中。

相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更愿意带上激进如庞统的人物走上战场。也不会带着诸葛亮这个处处小心谨慎的人物前去打仗的。

诸葛亮在蜀汉后期,数次北伐没有成功,就说明了他并不擅长领兵打仗,魏延魏文长的子午谷奇谋,可能就是一条最正确的用兵之道,可惜的是诸葛亮一生用兵过于谨慎,没有采纳,最后错过了大好的一个良机。

正所谓:战场厮杀形式瞬息万变,一成不变不是用兵之道,过于谨慎就会失去很多良机,用兵者,诡道也,这也是很多用兵有道的谋士总结出来的一条不变的真理,诸葛亮的用兵过于谨慎,也是诸葛亮一生中的最大弱点!

就写到这里,有不同的观点,可以评论区聊一聊![握手][握手][握手]

以上就是追问刘备两次重要战役未携带诸葛亮的原因,曹操两字概括分析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追问刘备两次重要战役未携带诸葛亮的原因,曹操两字概括分析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