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其中包括处死对他构成威胁的人。胡惟庸作为朱元璋的亲戚和重要官员,因其与权臣张士英结怨,被朱元璋视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最终下令处死。这一事件也成为明初政权稳固和中央集权加强的象征之一。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了大明,这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可是当了皇帝后的老朱就开始对当时的丞相李善长是越看越不顺眼了,因为什么?因为在老朱的眼中,李善长这个丞相干的活太多,手伸的太长,一句话,当初我让着你,是为了将来我能当皇帝,现在我当了皇帝,这个天下都是我们家的,你现在凭什么还跟着掺和?
其实古代的皇帝和丞相这两位就好比是夫妻,如果有一天突然中了彩票,这两口子的日子反倒是过不下去了。另外,老朱这个皇帝,他和其他皇帝还不一样,其他的那些皇帝都是有人教,即便没有人教,他们也都是在体制内干过多年的,他们知道怎么做一个皇帝,他们都清楚皇帝和丞相是夫妻关系的这个道理,可是老朱他不懂,第一是没有人教他,第二是他也没有见过别人是怎么做皇帝的,在他的眼中,皇帝就是天,这个天下就是皇帝一个人的,你一个丞相在跟着皇帝瞎掺和什么。
老朱对这个丞相的职位可以说是非常的讨厌,他不明白丞相是用来干嘛的,他认为丞相是来给他分家产的,于是老朱就下定了一个决心,一定要彻底取消这个丞相的制度。这时候的李善长,他也看出了朱元璋对自己的不满,于是就在洪武四年李善长以自己有病为由申请病退,李善长这么做就很符合老朱的心意,于是老朱就批准了。虽然李善长现在辞职了,但这并不代表丞相这个职位以后就取消了。于是老朱为了能够彻底废除丞相这个制度,他就开始了布局。
接下来,老朱让李善长推荐新丞相的人选,于是李善长他就推荐了胡惟庸。那李善长他是怎么评价这位胡惟庸的呢?这个史书中没有记载,但是史书上却记载了刘伯温对胡惟庸的评价。刘伯温对胡庸的评价是“小犊耳将偾辕而破犁”。意思就是说胡惟庸像一个心高气傲的牛犊,如果让他来犁地,地不但犁不好,搞不好他会挣脱索套,干出不轨的事情来。当刘伯温评价完胡惟庸后,当时的老朱氏啥话也没说。可是过了没有几天,刘伯温得知朱元璋决定让胡惟庸来做丞相,当时刘伯温的脸色是特别的难看,为什么?因为这显然是皇帝不相信自己说的话。
其实刘伯温他想错了,正是老朱信了他的话,这才选胡惟庸来做丞相,因为老朱需要的就是刘伯温的这句话。换句话说,胡文庸这样的人来做丞相,这才是老朱需要的。那么这里有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李善长当时推荐胡惟庸的时候,一定对胡惟庸有所评价,但是李善长的这个评价,史书中却没有了任何记载,换句话说,那就是没有人知道李善长当时说了什么。但问题的关键是,刘伯温对胡惟庸的评价,史书中却有记载,重要的是在当时还传的满世界都知道,这可是皇帝和刘伯温的私人谈话,怎么会传出去呢?
首先来说刘伯温他自己肯定不会把这些得罪人的话说出去,那这话是谁传出去的呢?其实没有别人一定是老朱说出去的,那老朱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老朱就是要通过刘伯温的这句话,让大家知道胡惟庸这个人是有缺陷的,尤其当时刘伯温的话还是有很多人相信的,这样就能为他以后彻底废除这个丞相先做了一个言论的铺垫,这就可见老朱的这个工作做的是多么的到位。对,其实这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局,就是老朱设下的一个圈套,这也体现了老朱一种政治的智慧。
其实好多事情就是这样,好多能力是天生的。胡惟庸之所以最后成为被宰的羔羊,那是因为他走进的世界原本不属于他。于是这场皇帝和丞相的大对决就这样开始了。在公元1377年,胡惟庸被正式任命为丞相,具体职务就是中书省的左丞相。同样,老朱还任命汪广洋为副丞相,也就是中书省的右丞相。老朱之所以任命汪广洋做副丞相,是因为老朱对汪广洋非常的信任,老朱打算以后用汪广洋来扳倒胡惟庸。
咱们仔细翻看史书会发现,其实老朱做的这件事儿风险是很大的,仔细想想,这后果是很恐怖的,因为什么?因为他真正的对手不是这个丞相,而是这个丞相背后的那个强大的文官集团。之所以老朱敢这么做,因为老朱他深知这帮文官集团内部的矛盾点在哪儿。换句话说,表面上看,这个文官集团的实力很强大,但是重点那就是这个丞相最后表现出来的实力,要看文官集团内部斗争抵消以后还剩下多少。
另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胡惟庸的这帮文人官,他们都是按照法律的手段去争取自身利益的,这样一来,他们的优势就剩下的更小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却出现了问题,让老朱没有想到的是,问题竟然就出在了副丞相汪广洋的身上,这个被皇帝委以重任的人,竟然没有按照老朱的意思成为反对胡惟庸的斗士,这让老朱非常的不满。其实汪广洋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已经闻出了火药味,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他不愿意被老朱当枪使。但是他又不敢跟老朱作对,于是他就开始了消极怠工,不作为,朝廷上的事他是一概不管不问,这么一来,结果导致了胡文庸很快就控制了局面。
之所以说胡文庸控制了局面,那就是胡惟庸开始成为那帮大臣的主旋律,这帮大臣们现在都向胡惟庸的身边聚集,文官们开始抱团了,文官集团现在是空前的团结,这么一来,老朱就被动了,因为什么?因为文官集团内部没有相互斗争的局面,换句话说,没有比赛,你这个皇帝的裁判就发挥不出作用来。所以说老朱现在的处境很难,既然现在没有其他办法,于是老朱只能是等待机会。可是就在不久后,刘伯温生病了,老朱一看,机会终于来了,于是老朱就让丞相胡惟庸代表自己去探望刘伯温,另外还让他带着御医去给刘伯温看病。那为什么老朱让胡惟庸去探病呢?因为这才是老朱高明的安排。大家不要忘了刘伯温当初评价胡文庸的那句话,这就是老朱为什么当初把那句话传出去的原因,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可是就在胡惟庸探望刘伯温几个月后,刘伯温竟然死了,这时候就有人举报说是胡庸带去的御医把刘伯温给毒死了,于是老朱就把这个御医给抓起来审问,结果这个御医全都招了。其实这其中是有问题的,因为什么?因为刘伯温当初都是快要死的人了,对胡惟庸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了,就算胡云庸他再傻,他也不会去做那样的事情。其实这一切都是老朱的安排,这时候老朱装作啥都不知道,他就把副丞相汪广洋叫来了。老朱问汪广洋这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是老朱塞给汪广洋最后一次机会。
到现在这个时候了,你必须要站队了。可是这时候的汪广洋,他竟然没有明白老朱的用意,他竟然说他不知道。这么一来,老朱就彻底愤怒了,这纯粹是不识好歹,既然你活着不担当,那你就去死吧。于是立刻就把汪广洋给发配了,结果在半路上给处死。之所以处死汪广洋,其实老朱就是用汪广洋死在告诉那些反对胡庸的那帮大臣,胡惟庸摊上大事了,胡惟庸的末日到了,你们快点出手吧,紧跟着,老朱就连着下了两道命令,第一道,那就是从今天起,所有的奏折都不要送往中书省了,直接送到皇帝这儿。
第二点,那就是每天的朝议也不在事前安排议题了,大臣们可以随意发言,随时都可以给皇帝上奏折。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朱元璋他敢挑战文官集团的原因。因为政治就是这样,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内部反对者永远是存在的,表面上看是很团结,是因为这些人被压制着,没有人敢挑头,这些人他不敢,因为什么,因为你给皇帝的奏折都要交给中书省,等于是交到了丞相胡惟庸的手中,你敢写那些反对他的话吗?但是现在皇帝朱元璋这么一搞,反对胡惟庸的那帮人就看到了机会,于是大家就开始在奏折中说一些反对胡惟庸的话。
公元1380年,胡惟庸案突然就爆发了,史书上没有记载案件的详细经过,反正就是突然在大明的朝堂上就出现了大批举报胡惟庸的人,这个比赛就这样开始了。老朱这个裁判,现在裁判是有事儿干了。随即胡庸庸就被逮捕了,然后就被处死了,根本就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朱元璋彻底废除了让他讨厌的相权。朱元璋之所以最后要杀了胡惟庸。其实这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仇恨,这是皇权和相权的一次对决,只是偏巧发生在了朱元璋和胡惟庸之间。其实这样的斗争在他们之前的历史上已经导致了无数次政权的更迭和动荡,只是这一次,朱元璋取得了皇权的彻底胜利。
当朱元璋战胜胡文庸后,老朱长舒一口气,这个天下终于算是太平了,天下可算是成为我一个人的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因为什么?因为这一切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能力所能控制的,这种不受控制的权力就如脱缰的野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边的恐惧,制造了无边的罪恶。当然,这一切也许并非是朱元璋的本意,但是也是因为他的无知,释放出了这些魔鬼。
以上就是朱元璋为何下令处死胡惟庸?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朱元璋为何下令处死胡惟庸?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