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做官之时有三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第三点太高明了

星座 2023-07-16 12:35:02 桔子生活

关于和珅的财产,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那就是“皇宫里有的和珅家里都有,皇宫里没有的和珅家里未必没有。”然而,在人们印象里,和珅被视为无比贪婪、想尽一切办法捞钱的大蛀虫,这位曾经的贪污受贿、卖官售爵的大硕鼠,备受人们的非议。

虽然这只大硕鼠辛辛苦苦忙活的一辈子,积累了比国家十年的税收还要多的银子,但是最后成了赵本山小品里那句笑话:“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人死了,钱没花了。”问题是不但没花几个,还通通上缴了国库,成了给嘉庆打工了。这个工打的不但没有劳务费,反而连脑袋都保不住了。真是可笑,可叹,可悲。

和坤身为大贪官,但也有三不贪

不过要说和珅贪婪无度吧,也不完全是这个样子,和珅也是有他个人的原则的。否则乾隆也不可能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之间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这些平衡保持了表面的平静。

这个平衡就是靠着和珅一直遵守的原则,也就是什么钱可以拿,什么钱不能拿,什么钱要适度地拿,什么钱一分也不能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和珅的原则是那些。第一就是不能贪科举的钱。科举是国家的人才选拔考试,是朝廷非常重视也是关乎国家兴亡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是选拔上来的人才都是一帮子花钱买功名的酒囊饭袋,那大清朝可就岌岌可危了。和珅负责吏部工作的时候,虽然敢收调配指派官员的钱,但是考生的钱他是一分不收的,不但不收钱而且十分严格,坚决给乾隆把好人才关。

他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给大清的统治做出了一些贡献,选拔了很多可用之人,可造之才。这第二条原则就是不贪朝廷赈济灾民的费用。每年出现的洪涝灾害会产生大量的灾民、饥民。朝廷拨的赈灾款就是凑钱买粮食给解决这些灾民温饱问题的。

有的只顾眼前利益的不知死活的贪官甚至动起了这笔款子的主意,但和珅对这种官员是深恶痛绝的,他自己也从来不动赈灾款。因为如果粮食发放不到灾民手里的话,那灾民饿急了眼肯定会抢劫粮库,甚至会爆发大规模的骚乱,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的隐患。

如果情况严重了还有可能激起民变,演变成农民起义,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和珅还出过一个馊主意,就是往这些赈灾用的粮食里面掺沙子。不过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以次充好来贪污,正相反,他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贪污。

试想一下那些贪官污吏是不会吃这种掺了沙子的粮食的,也只有饿急了眼的灾民才会不管不顾什么都吃。他的这个主意虽然是个上不了席面的馊主意,但从侧面反应他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赈灾款是花了心思的,这样的话他自己当然也不会贪污这笔钱了。

第三条有点滑稽,也有点自相矛盾。你说和珅是好官清官吧,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他的家产和清官的名声不匹配啊。你说和珅是贪官吧,他这一条原则还是挺讲道义的,那就是收了钱肯定给你办成事,办不成的事绝不会收你钱,如果收了还会退给你。

这真是先做人再做官,如果和珅仗着自己官大势力大白白收了别人的钱却不给办事,当时可能没有啥事但是必定会遭人嫉恨。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谁知道什么时候的仇人会在什么时候捅一刀,所以盗亦有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和珅的原则性并不是他有崇高的理想和觉悟。而是他常年在官场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为官之道。这些都是一些明哲保身之法,所谓伴君如伴虎,除了说帝王的喜怒无常极度危险之外,还有很多外部因素可以左右帝王的意志,比如说三人成虎。

结语:一个人说说你的不是,皇帝不在意。两个人说你的不是,皇帝心里可能就会犯嘀咕。三个说你的不是只怕皇帝就要调查你了。虽然人微言轻,别忘了还有众志成城与三人成虎。纸终究无法包住火,不能一直瞒着大家。

其实哪个官员表现如何皇帝是心知肚明的。和珅的小心谨慎和原则性乾隆爷看在眼里,这也是乾隆姑息纵容和珅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因为他心中有有数,不会触动皇帝的底线,也不会去动摇大清的根基,所以说和珅还是很有政治智慧的。

以上就是和珅做官之时有三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第三点太高明了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和珅做官之时有三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第三点太高明了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