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并与孩子建立共情?检验你的方式是否正确。

育儿 2024-04-15 18:31:01 桔子生活

孩子是家庭中最富有情感的一部分,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正确理解并与孩子建立共情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需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性,与他们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通过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关系能力。检验这种方式是否正确的关键是观察孩子的反应和行为,看是否能够建立起深层次的沟通和信任。

理解孩子,和孩子共情,很容易变味,比如:一方面,它可能变成软暴力。

家长像大话西游中的唐僧,温柔,滔滔不绝,让人窒息。

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一味的宽容,忍耐,甚至讨好,把孩子养成了巨婴。

无论是上述哪种,其实,做家长的都没能认真了解孩子的处境,没能和他建立真正的共情。

不久前读到一条微博,讲一个人第一次拿到稿费后,忽然就有了一种对自己人生的支配力,忽然有了一种终于自由的感觉。

这让我十分感慨,就像我们感觉小孩子的生活,总是天真烂漫、总是无忧无虑的;因而,大人们总是说出这样的话:“真羡慕小孩子”、“真想回到童年”。

可是,大人就真的理解小孩子的处境吗?小孩子真的是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吗?

说这样话的家长,真的可以和孩子建立起共情吗?

那还真不一定!

我还能回想起年幼时,一个成人对孩子产生的压迫感;更不用说老师的有些话,在孩子那里,几乎是等同于法律一样,带来的是不容置疑、不容辩驳的权威感和压迫感。

事实上,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他们的处境十分窘迫。

事实上,孩子生活在一个需要成年人怜悯、施舍的世界。

未成年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一无所有。

他拥有的一切都很脆弱,他的身体、他的时间,也几乎不能由他自己支配;他的iPad,光火起来的父母说摔就摔。

未成年的孩子,在世界上几乎没有话语权。

他的某些无心行为,在大人看来,可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因而会导致父母、或者老师劈头盖脸地训斥;在训斥过程中,小孩子糊里糊涂、不明所以,而且也完全不能反驳。

这些遭遇,可能会让孩子面临很困难的处境,而大人却完全无法感知到。

记得,我鼓励大姑娘第一次自己去买奶茶,她鼓起勇气去排队。

在队伍慢慢前移的过程中,面对频繁插队的大人、面对听不清她说话的柜员,一个十岁的小女孩仿佛受到了严刑拷打一样,最后还是神情沮丧地退却了。

被压迫惯了的孩子,觉得大人都很恐怖,在大人面前,永远不敢伸张自己的权利。

而当她向我表达她的诉求时,很多时候是在大喊大叫,摔笔、摔本子。

我用自认为是和颜悦色的神情,对她说“我们可以好好说话呀”。

大姑娘怒气冲冲地说:“我好好说,你们都听吗?“然后砰地一声摔上房门。

而这个房门的锁,一年前已经被她爸爸拆掉了,她其实连一个安静一会儿的地方都没有。

做一个小孩子,真的很窘迫。

她试图讨好、试图符合别人的预期、试图躲避尴尬,但太多的时候,他们不得不直面尴尬。

这是我对一个孩子处境的理解。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想,如果我面对这样的尴尬,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

于是,我决定给女儿更多的“平等“,更严格地把她当一个大人看,给她申张权利的平等,同时也给她承担义务的平等。

简单言之,我这里和她共情,其实就是让她做家务,易操作还不容易变味。

以前,她像一个孩子一样,要么在饭桌前等饭好,要么等我催促十多遍后,才慢吞吞地来到餐桌。

现在,我问她:

“你是这个家的主人吗?“”是主人的话,你要像主人一样布置碗筷,然后像主人一样大声喊我来吃饭。”

然后她就开开心心地,把摆碗筷当成她的“权利”了。

以前,我讨好她的方法,是给她买零食。

现在,我在很疲劳的时候,会向她讨水喝。

而这一切,真的让她感觉到了,她自己在家里的地位的提高。不是那种像废物一样,获得额外照顾的特权。

而是一种,我做为一个“成年人”,我为你做出了付出,我也有理由提出我的诉求那种平等。

而且,她的诉求,也更接近一个“成年人”的诉求了。

不再是小孩子气的零食,而是一个可以写日记的本子,一段可以写日记的时间等等。

我就是这样,去尝试理解一个孩子的处境。

做为家长,我努力帮她摆脱,做一个孩子的窘迫和尴尬,让她能更从容地缩小,她与一个成年人的差距。

这也是我建议的共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是Sharon,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发芽的棒槌。原创作品,欢迎围观评论。

以上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并与孩子建立共情?检验你的方式是否正确。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如何正确理解并与孩子建立共情?检验你的方式是否正确。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