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不是孩子的错?揭示背后两大原因,让你感到意外!

育儿 2024-01-12 17:47:01 桔子生活

拖拉并不仅仅是孩子的错,背后存在着两大原因,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首先,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环境,使得孩子们常常感到沮丧、疲倦和焦虑,因此他们可能变得缺乏积极性和动力,表现出拖拉的行为。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也是拖拉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某种程度上,过分溺爱和宠坏孩子,过度帮助和代劳,剥夺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他们缺乏自主性和责任感。综上所述,理解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孩子摆脱拖拉,并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

抬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总要拖到两个小时以上……拖延磨蹭却成了小朋友们的大问题,甚至不少成年人时至今日依然深受“拖延症”的困扰。

孩子的磨蹭行为几乎是每位家长都头疼的问题:磨蹭耽误了当下生活和学习的节奏;今天的磨蹭就是明天的懒惰。那么孩子磨蹭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孩子的发展阶段

首先,3-5岁的孩子主要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来认识世界,只有看到、摸到、吃到才能认识到,而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孩子们感知不到时间的存在。在孩子们的眼中,时间是无穷无尽的,不像我们所能思考到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其次,孩子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概念。孩子的注意力只会放在当下的情境中,他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当下做的这件事情会对后续的事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年幼的孩子大脑前额叶不兴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无法做到从情绪中抽离出来。所以当孩子处于情绪淹没的状态时,就无法将当下的事情进行下去。

二、家长的错误干预

其实,相对于孩子本身的因素外,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拖拉行为影响更大。

有拖延习惯的孩子,往往有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总是不断地在“催促”和“强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孩子本来主动去做一件事情,但被父母一催,感觉就变了——主观能动变成了消极被动,成就感大幅下降,拖拉行为由此而产生。

严重的拖延行为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对要做的事情轻易放弃,容易找借口,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厌学等现象。而最重要的是拖延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逃避与人交流,最终封闭自己。

要改善孩子的拖延磨蹭,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 告诉孩子为什么。家长们很难回归到孩子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其实孩子并不能认识到“穿衣服”和“全家人一起出门”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明白“赶快睡觉”是为了能够给明天养精蓄锐。所以家长在跟孩子提要求的时候可以使用“要求+原因”的模式,比如:“宝贝,你要睡觉了,因为只有早点睡觉明天才会有精神。”

2. 帮助孩子考虑后果。很多孩子是不用为磨蹭“买单”的,既然磨蹭没代价,那为什么还要勤快呢?他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承担相应的结果,我们就让这个自然后果发生。

3.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专时专用,和孩子共同商定学习、完成作业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离开座位,也不能吃东西、上厕所,使其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挥小闹钟的作用。在孩子的房间里放一个小闹钟,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开始做功课,甚至每门功课的完成时间,都可以用小闹钟提醒孩子,加强其对时间的敏感性。时间长了,还可引导孩子自主安排生活作息时间,自己用小闹钟提醒自己。当孩子懂得节约时间后,家长要懂得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自由支配。这既是一种激励方式,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5.训练孩子提前准备的习惯。比如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书包。每天起床,该穿哪件该干什么,都能够井井有条。

6.给行为设立一个场景。孩子未必会喜欢乖乖穿衣服,但孩子喜欢游戏。比如:我们可以把穿衣服变成一次小小的比赛,让孩子和我们比一比看谁穿得快,孩子的速度自然就加快了。

7.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父母本身做事也是拖拖拉拉的,那么就不能责怪孩子的磨蹭。相反,如果父母守时、做事有条不紊,对孩子能起到榜样作用,孩子学习到的就是好的一面。

史蒂芬·柯维博士曾经说过“时间管理就是生命管理”,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以上就是我对孩子时间管理的分享,欢迎在评论区参与互动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