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可以是不好的吗?教育者应允许孩子表达健康的愤怒,以避免形成虚假自我

育儿 2023-11-30 12:17:02 桔子生活

根据孩子发脾气可能有不好的一面,但教育者也应该允许孩子表达健康的愤怒情绪。发脾气是孩子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的一种方式,如果不允许他们释放情绪,可能会导致虚假自我的形成,甚至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理解并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愤怒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新是个急性子,对此父母深有感触,孩子遇到一点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为了让小新改掉坏毛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会故意磨孩子的性子,发脾气、大吵大闹也不理会,久而久之孩子发脾气的次数少了,但是和父母的关系也渐行渐远。

对此小新的妈妈也很头疼,孩子的脾气在她看来是一定要改的,不然今后在人际交往中也容易出现问题。和小新的暴脾气不同,邻居家的小美又是一个截然相反的性格。

小美妈在聊天的时候也透露了自己对孩子担忧,因为小美性格比较内向所以总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但是小美就是没脾气,对此小美妈也很苦恼,觉得孩子还是应该有点火气的,不然只会越来越受人欺负。

关于孩子发脾气,家长只看到了发脾气不好的一面,但是在生活中人人都有情绪,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从小就对孩子的愤怒进行压抑,长久以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失去内心真实的自我。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要思考的应该是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愤怒的理由和解决的方法在哪儿?对于孩子情绪的表达,家长要允许孩子的良性愤怒。

愤怒情绪是人的天性,不能过度压抑

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都希望培养一个性格温和友善与人的孩子,但是性格上孩子有的天生调皮,在情绪的表达上也习惯用更为激烈的表达,一些家长觉得不能“纵容”孩子的娇蛮,于是对他们的性格施压,让孩子能够更挺听从家长的管教。

其实,愤怒的情绪是不能过分压抑的,虽然负面的情绪会被人贴上了“不好”的标签,但也正是因此才更要释放,过度压抑下孩子的内心会被负面充斥,在言行举止上都充满负能量。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不要只顾着自己“眼不见心不烦”,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很重要。一个人发脾气可能是生理层面的反应也可能是心理层面的反应,年龄尚小的婴幼儿通过情绪表达需求,而父母也会更细心地观察孩子的情绪波动来了解孩子的需求点。

但是等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的这份“细心”就会逐渐消失,这时候孩子继续用哭闹的形式来传达不被满足的需求更多地会引起家长的反感。

最常见的孩子在看到玩具时候的哭闹,因为家长不给买就选择发脾气,哭闹着不愿离开,而“买玩具”这个结果就是孩子的需求所在。这时候如果家长强行“扭送”孩子回家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除了需求满足之外,孩子的安全感缺乏也是闹脾气的原因之一。现如今孩子在家中几乎都是关注的焦点,从小就在长辈的关爱中成长,孩子们一边享受着来自家长的关怀,另一边也会对这份关系产生依赖。

一旦父母表现得不关心了,孩子的内心也会缺乏安全感,为了重新获取关注,一些孩子会选择用类似发脾气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目光。虽然在家长看来这多少有些“小孩子气”,但是孩子的思想其实就是如此简单。有需求就表达,家长在对待孩子情绪的时候也要用更包容地对待,允许孩子适当的释放“良性愤怒”。

压抑愤怒的坏处

极端性格表现

孩子发脾气闹腾的行为多少会引起家长的不耐,另外也担心如果放任不管会使其的娇蛮性格变得更加难以收拾,为了更好地管教,一些家长会压制孩子的情绪表达,言语或行为的严厉教育是最常见的。

但是内里却少了宣泄的口子,在长期的负面情绪影响下孩子的内心也会变得敏感而脆弱;另一种情况就是亲子间激烈的对抗,父母的严加管教下孩子不仅不收敛,反而处处和家长“做对”。这两种情况其实普遍存在于家庭教育中,显然,压抑的自我会滋生更多的问题。

虚假自我,压抑真实内心

孩子压抑愤怒,“好脾气”的表现让父母感到心安,但是自己的内心却缺乏活力找不到激情,因为孩子的行为表现多是出自满足他人的目的进行表达,这时候真实自我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外部看起来和和气气一团,其实内心却空空如也。长期压抑自我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虚假自我盖过真实,戴着面具的成年人是迫于社会的无奈,但是在当下戴着虚假面具的孩子亦不再少数。

关于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妮科特对二者进行了详细说明,在虚假自我的阐述中他表示人体天然的防御体系会在自我受到威胁的时候形成虚假的自我,这一体系在婴幼儿时期其实就已经存在了。

在孩子的认知中,如果自我需求一而再地不被满足,潜意识里就会倾向于这些需求是不重要的,以此可以降低对事物的需求度。

而为了顺应父母意愿而降低的需求其实是压抑自我渴望的过程,通过内心的暗示对需求的欲望程度降低,甚至会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作为回报,孩子获得的是父母的认可以及家庭地位的上升。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价值观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用父母的认知来代替自我价值观,以他人的期待来代替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长期以往,虚假的自我全面压制真实的自我,并对真实的自我形成了一道防御屏障。

虚假的自我在性格表达,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内里却迷失了自我,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乖孩子。这样的性格可以被称为隐忍,顺从,亦或是懦弱,显然不管是哪一种,都是自我认同感极度低下的人生。

引导孩子表达愤怒

愤怒其实也是人天性中的一种,压抑愤怒,淤堵情感宣泄的通道,内心的自我会受到局限难以释放。随着年龄的增长,虚假的自我会逐渐占据人格上风,而真实自体的需求和情感表达会被逐渐埋没。

虚假自我其实是一种消极的认同体现,认同感缺失会让人做出一些以牺牲自我意愿来换取认同的行为,具体的比如压抑自我,控制内心的愤怒,用表面的谦和来博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长期的假面生活是压抑又缺乏自我满足的,压抑的最终结果也唯有崩溃一途。

1.理解孩子的愤怒,感同身受地给予爱的包容

家长在面对孩子闹脾气的时候也要对他们的情绪变化深入了解,了解孩子或倔强或脆弱外表下的内在情绪。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魔童哪吒从小就遭受旁人的冷眼相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无疑是残酷的,哪吒虽然看起来肆无忌惮以“顽劣”来伪装自己,但是殷夫人却能看到孩子内心的脆弱,每每望着哪吒的目光都是充满心疼的。

为此母亲可以在百忙中抽空和哪吒踢毽子,哪怕在哪吒的天生神力下受伤也表现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对于殷夫人而言,哪吒的愤怒表现其实是内心委屈和孤独情绪的一种释放,而作为母亲她也都能理解,并用爱来温暖孩子的内心。

2.告诉孩子如何良性表达愤怒

愤怒的情绪不管是过度压抑还是过度放纵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对此父母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界限。情绪不好可以释放,孩子在愤怒的时候无法认清自我和事物的直接联系,这时候家长在耳边说大道理是无效的,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一段时间的缓冲期,等孩子的情绪平复后再进行教育,引导孩子客观地看待问题。

在心情平复之后引导孩子去思考,愤怒情绪下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有没有好处,而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又有哪些?最后,如果解决问题,以孩子的角度出发教会他们如何处理。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阐述了家长对待孩子发脾气的正确做法:“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愤怒不是坏事,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要切记不要让压抑孩子的愤怒情绪,避免虚假自我,良性愤怒才是正确的情绪释放。

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孩子坏脾气的时候都会严厉制止他们的情绪释放,孩子看似服从的表面下也许潜藏着家长不曾看到的问题。习惯以顺从他人期待获取的认同感实质上只是情感上的谎言,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是自我的需求被抑制,在努力取悦他人的时候,真实的自我就会遭到抑制。合理的情绪释放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对于孩子的愤怒情绪,家长要明白宜疏不宜堵的道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就是孩子发脾气可以是不好的吗?教育者应允许孩子表达健康的愤怒,以避免形成虚假自我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孩子发脾气可以是不好的吗?教育者应允许孩子表达健康的愤怒,以避免形成虚假自我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