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家嘴地区有关“毒地”索赔百亿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苏钢集团作为涉事企业,近日发表了回应声明。在这份声明中,苏钢集团对相关指控予以否认,并强调其在环境保护方面一贯秉持高度负责的态度。此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环境责任的重视和对于土地污染问题的担忧。随着事件的发酵,该地区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必将受到更加严肃的关注与研究。
7年前花85.25亿买下17宗土地,直到去年发现其中14块土地存在严重污染,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将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钢集团)、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苏州市苏城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及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告上法庭,近日收到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书面案件受理通知书。今日凌晨,苏钢集团发布《情况说明》否认隐瞒土壤污染,“在2016年转让股权时,我司已如实披露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关于苏州绿岸名下土地存在部分污染的调查结果及报告全文,并在资产评估报告中明确提示了该范围中部分地块原为钢铁焦化生产区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
“毒地”事件回顾:
6年后发现土地“有毒”,到底谁的“锅”?
时间追溯至2016年。
彼时,房地产市场火热,而钢铁市场低迷。苏钢集团决定将全资子公司苏州绿岸95%股权挂牌出售。苏州绿岸的核心资产就是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的17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红线内使用面积约65.95万平方米,土地性质包括住宅、商办、工业(研发)、宿舍、幼儿园、加油站等,地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08.41万平方米。
如此体量的地块打包出售,吸引了不少企业参与竞价。2016年10月17日,经过222轮的报价竞争,苏州绿岸95%股权以约85.25亿元的总金额成功转让。竞得者是陆家嘴下属全资公司—上海佳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湾公司)与华宝信托—安心投资2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安心信托)组成的联合体,最终成交价是挂牌价的2倍。
公开信息显示,苏州绿岸项目在2017年5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预计2025年前后开发成熟。苏州绿岸项目的学校、幼儿园、商业体、健身公园及部分住宅等均已完工且达到交付标准。
正准备推进项目运营之际,一则消息按下了暂停键。先是苏州绿岸意外发现已建设教育设施的2号、13号地块及尚未开发的3号、4号地块均存在严重污染风险,土壤或地下水中诸多元素大幅超标,不符合这些地块原对应的规划用地标准,4幅地块面积合计约11.8万平方米。
此后,苏州绿岸就土地污染事宜向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了报告。2022年4月,江苏省公布的《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移交的第六批信访事项办理情况》中提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苏州绿岸项目多处地块土壤中苯并芘、萘严重超标,不符合用地标准。
苏州绿岸随后暂停相关开发建设工作。
陆家嘴认为,在案涉土地的调规变性及出让过程中,各被告存在一系列违法违规、弄虚作假、不依法履职的侵权行为,因此提出了约100.44亿元的赔偿诉求。
各方关注:
哪些关键问题待厘清?
“毒地”事件正在网络发酵,各方高度关注,引发诸多质疑。本报记者梳理网友关心的4个焦点问题。
土地是什么时候被污染的、被谁污染?
苏钢集团最新回应中指出,2016年的披露报告已有提醒,要严格控制场地内及场地附近开展造成地下水扰动的施工;场地开挖前必须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进行环境监理,避免污染物扩散,对周边环境及居住区产生影响。
“我们了解到,联合体方在开发建设苏州绿岸地块期间,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设地下水阻隔墙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存在扰动地下水、搬运土壤造成部分环境交叉污染的行为和施工作业不规范造成二次污染的行为。”苏钢集团还指出,2019年,联合体方知悉2号地块不符合环保要求,且未依法完成2号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和修复治理,即启动了该地块项目建设。2021年,因无法通过环评验收而未能启用。对此,生态环境部门已依法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记者注意到,在当初的挂牌文件中,苏钢集团的确披露过土地的污染情况,表示焦化区域的污染主要集中在4号地块局部区域,根据修复目标值,最终确定0—18米深度内,污染范围为17542平方米,污染土方量为39604立方米。非焦化区域的土壤和地下水基本未受到污染,可再开发利用。股权交易后,苏州绿岸就苏钢集团所披露的污染范围进行了治理修复。
但是,根据陆家嘴公告信息,确定苏州绿岸名下14块土地存在污染,且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远超地块挂牌出让时所披露的污染情况。
土地污染严重为何能顺利交易?
“这些地原本是工业用地,因为地块工业污染原因被封闭过一段时间,但后面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地变更为住宅、商业等用地,土地价值可谓是一飞冲天。”这是一则IP地址显示为苏州的网友留言。
这或许点出了此案调查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涉事地块原属于苏钢集团的厂房用地。通常,工业用地变性需要执行严格的环评流程。首先,要对地块进行调查评估,主要涉及对工业用地的土壤、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调查。这需要委托专业的环境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其次,土地改造涉及对土地污染情况的调查,包括未来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和风险分析。再次,需要进行用地属性变更的论证,这是一个行政审批行为,其中也需要有专家或专题会议论证。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此外,如此体量的项目,陆家嘴方在当初拿地时有没有做深入的调查和评估?开发建设也需要通过环评,陆家嘴方没有发现土壤有问题吗,为何在6年后才发现这些地块“有毒”,这其中是否有隐情?
“毒地”如何处理、由谁处理?
陆家嘴指出,集团正积极与苏州当地政府及苏钢集团交涉,推动相关责任方承担后续处置责任。集团在考虑了外部律师的专业意见后认为,应由土地污染责任人履行土地治理修复责任。
秉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修复人可能是土地污染直接责任人,责任人无法明确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是土地使用人。但法律责任的认定非朝夕之事,与此同时,“毒地”的治理修复迫在眉睫。不管谁来承担责任,预计重启使用这些地块还需要漫长的等待。
施工人员和购房者如何维权?
事件一出,网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是否受到了“毒地”的影响、已购房住户是否可“退货”?
理论上讲,工作人员、建筑施工人员如果因长期在受到污染的土地上工作导致身体健康损害,既可以依据劳动关系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也可以依据侵权关系向责任主体索赔。但是实操起来很困难。一位业内律师告诉本报记者,是否能证明就是“毒地”这一单一因素直接导致身体健康损害,仅这一点非常难认定。
此外,有部分房子可能已经卖给购房者,如果不能如期交房,或者根本不能交付必须拆毁,那么开发商不仅需要退还房款,还要赔偿相应的损失。但是这方面赔偿能不能顺利启动、什么时候启动,都是未知数。
律师解析:
各方将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媒体报道,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表示,如果苏钢集团已经知道土地有问题却没有及时披露,那么它不仅会面临陆家嘴方面的索赔,甚至还可能引发其他更严重的问题。而对于相关鉴定机构,如果它的鉴定结论有失公允,它可能会受到严重处罚,不仅是民事责任的问题,如果出具虚假鉴定报告,而且又造成惨重的损失,它可能会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甚至会被吊销相关资质,严重的还可能受到刑事处罚。
相关责任主体需要面临的法律风险和承担的法律责任都需要在该事件详尽调查后进行确定,而在明确相关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的同时,也要尽快对目前的土地污染问题治理、恢复项目进程,才能尽量让各方主体减少或免受波及。
截至发稿前,涉事各方均拒绝记者采访。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可以预见,这将是我国涉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纠纷法律关系最复杂、解决难度最大、处理成本最高的案件之一。
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江虹霖
以上就是陆家嘴购入“毒地”索赔百亿,苏钢集团发表回应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陆家嘴购入“毒地”索赔百亿,苏钢集团发表回应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