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作为东北经济特区的重要城市,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转变。回忆起清末时期,哈尔滨还只是一个宁静的乡村,几乎没有任何与大都市相提并论的特征。然而,随着俄罗斯铁路的建设和东北地区的开发,哈尔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机遇。如今,这座城市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且充满活力的大都市,充满了繁荣和机遇的味道。

1903年,哈尔滨老火车站
01.中俄签订《中俄密约》,修建中东铁路诞生哈尔滨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俄国为打通到海参崴的铁路,经过勘察发现取向中国黑龙江境内到目的地,可以缩短一千多公里,而且还可以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于是向清政府要求取得在中国东北的铁路筑路权。
1896年慈禧派李鸿章亲赴圣彼得堡参加俄皇加冕仪式,后与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商讨中东铁路有关事项。
清朝政府经过权衡,认为修筑中东铁路能促进铁路沿线生产的发展,还可以通过俄罗斯制衡日本,决定签署《中俄密约》。密约规定:清政府允许沙俄修筑中东铁路以承接西伯利亚铁路,直达海参崴。
1897年中东铁路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圣彼得堡,8月干线工程正式开工,且进展迅速。
1895.远东铁路规划图
02.修建中东铁路使东北人口激增哈尔滨啤酒博物馆
中东铁路正式开工修建后,在广袤无垠的东北平原上的19个工区陆续开工,这就需要大量劳动力。
当时东北地广人稀,一直都是“封禁地”,光绪年间虽然打破“封禁”,但在中东铁路修建之前铁岭以北的广袤地区仅有渔猎人、游牧人、流放犯人和少量驻屯清兵,铁路局只得多次到关内招工,这也带动了后来冀鲁两省百姓闯关东的热潮。
当年大约超过17万关内人参与修建中东铁路,还有来近10多个欧洲国家的西方人也来到东北,有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犹太人、波兰人、捷克人、意大利人亦达数十万。
这些人多数为铁路局做技术工作,也有负责各站及工厂运行,更有很多人在沿途各站经商。中东铁路的建设短短几年就使东北人口激增十多倍。
03.铁路让哈尔滨成为远东政治、金融中心1905年哈尔滨纯化医院
哈尔滨这座新生城市应运而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中,从一个不起眼的几处农村屯落,快速地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一夜之间,圈地开工,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产业蓬勃发展。
1900年,捷克商人开办啤酒厂,这是当地第一个啤酒厂,1932年改名为“哈尔滨啤酒厂。随后俄国人考布切夫在哈尔滨创办电影院,这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波兰人开办了第一家卷烟厂,这就是后来的哈尔滨卷烟厂。
1900年命名的“中国大街”咖啡厅、西餐厅、酒吧、旅馆在街上相继开业,哈尔滨火车站,成为当时亚洲最繁忙的客运站。
1922年,哈尔滨先于上海实现电话自动化。1926年,哈尔滨成立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也是当时中国电信通讯最先进的城市。
哈尔滨圣心大教堂
1905年日俄战争后哈尔滨开埠通商,各国资本迅速涌入,西方20个国家先后在此设立领事馆。哈尔滨一跃成为远东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哈尔滨的乌克兰教堂和天主教堂
当时,哈尔滨是一个国际大都市,西方传教士在东北修建教堂,创办教会学校,其中哈尔滨的乌克兰教堂与圣心大教堂可容纳数千人礼拜,影响极大。
从中东铁路开始建设以后,来到东北的移民已在这片土地上生育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仅哈尔滨一地有数十万外籍人在此定居,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融合,哈尔滨这个曾经的边陲小镇完全脱胎换骨变成一座洋气十足的国际化都市,被誉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百年东北由昔日的繁华到当今的衰落,繁华落尽成云烟,几多感慨,几多深思。#哈尔滨哈东站好房推荐##哈尔滨吃喝玩乐##哈尔滨资讯#
以上就是哈尔滨:从乡村到大都市的华丽转变,回忆起清末东北经济特区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哈尔滨:从乡村到大都市的华丽转变,回忆起清末东北经济特区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