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变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亚洲历史上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年代,中国和日本都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转型。中国的近代变革主要是秉持着“革命者自己革命,从领袖自己的革命开始”的思想,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由明治时期的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迅速现代化。这两个国家的变革过程在时间上存在重叠,却在路径和结果上有不同。
1839年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派兵入澳,驱逐英人出境,并于1840年封港,断绝一切与英国的贸易。英国人借此借口,开始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并且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有志之士的心理都遭到了严重打击,从此走向变革之路。与此同时日本早已打开国门,1853年“黑船事件”发生,日本鉴于大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败且对于自身的考虑,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并由此开启了融入西洋社会的路途,传统的以华夷思想为基础的对外政策彻底瓦解。
明治维新
在变革的路上并非一蹴而就,日本的立宪政体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在“黑船事件”后,日本开始了变革的征途。
第一刀就是从幕府身上下手,王政复古武装政变也由此开始,日本的权利中心也由此从幕府的身上转移到了朝廷,可以说加强中央集权的运动正式开始,明治天皇也由幕后进入公众视野,开始成为历史的角色。
王政复古后日本就开始了“废藩置县”的运动,1871年,太政大臣大条实美宣读了废藩置县的诏书。此时的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全力以赴推行全国政府的中央集权化,将地方权利收回中央,以便以后更好的推行变革的政策。明治维新期间生活在日本的美国人格里菲斯在听到废藩置县后再自己《皇国》一书中写道:“日本将登上世界历史舞台领导亚洲诸国,对此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虽略有夸大之词,但却道明了日本的野心。
近代日本从改革以来,一直视自己为亚洲的“救世主”希望自己能够救亚洲于水火之中。虽然后来这种思想已经变了味,但至少可以看出“废藩置县”运动是非常成功的。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实行自由断发,制服,略服,脱刀等一系列政策。在这之后也开始了一系列交通工具的变革,铁路,海上火轮船,陆地汽车等开始同时出现。日本交通的近代化几乎是和世界交通革命同时进行的,并没有落下多少。
但是日本的一系列变革运动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之前的所有运动都曾引起改革派与保守派的争斗,但最终争斗几乎都以改革派胜利为结局。可以说是因为日本一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也由此形成了他们易于接受新思想的民族文化。
1878年,“维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遭到刺杀身亡,但这并没有引起日本太大的动荡。但这可以说是一个节点,日本此后开始加速走上了立宪的征途,同时,伊藤博文作为大久保利通的接班人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大久保利通被刺杀后,日本开始实行“地方三兴法”,分别为郡区町村编制法、府县会规则、地方税规则。此三法的实行树立了日本全国统一的地方自治体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召开府县会,为立宪制度的导入做了准备。而此三兴法的构思就是出自于大久保利通,从此日本开始迈入立宪进程。
但此时的日本并没有急于加快立宪的脚步,1882年,伊藤博文开始了他的欧洲观察之行,他的足迹先后遍及普鲁士、奥地利、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国,伊藤博文把调研的成果全部用在了立宪上。
伊藤博文把英国18、19世纪立宪政治取得稳步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君贵族和庶民三者和谐的关系与合作。因此伊藤博文回国后保留公家和大名出身的旧贵族,还把爵位授予政府的强权人物、旧幕府臣子和民权派领导人等,以构建新贵族,可以说安抚了各方权贵,为改革铺路。而且伊藤博文认识到西方国家通过宗教实现国民精神统一的作用。在佛教与道教均已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伊藤博文推动了一天皇为核心来谋求国民精神统一的构想。
可以说到此时日本已经实现了立宪的基本条件,在器物上日本已经开始跟上潮流,在精神上天皇作为信仰的核心思想也已经形成,新贵族的形成也已促进了各方的关系。终至1889年,日本立宪政治正式实现。从1853年到1889年,整整36年,日本一步步走出来一个宪政。
晚清与民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一些有志之士,开始痛定思痛,决定向西方学习。于是“洋务运动”就开始了,但此次运动却只局限于器物,因为中国传统的以华变夷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自认中国传统文化与封建君主专制仍是最好的。
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确实世界上绚丽的一笔,先秦,春秋战国时先哲的一些思想更是世界瑰宝。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儒家思想在后来的发展中几乎是走的越来越窄,以宋为节点,一些禁锢人们发展的思想更是不断出现。至清末,纵使器物发展的最好,仍然只是一个外表坚实的空壳。
另外此时科举制度下选拔的人才已经根本不能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纵使办洋务,科举制度下的人才也不一定能管理的成功,凡是改革必然要从全体考虑,从整体出发。
戊戌变法可以说是一直被现代人拿来与明治维新比较的,因为它最像明治维新,就是康有为本人也曾说过:“我朝变法,但才采鉴日本一切足以,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观成,五年而条理备,十年而霸图定矣”因为他觉得日本最似中国。
在此,暂且不论慈禧等顽固派的抵抗,只论此法本身,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几乎是全部转移明治维新的内容,回顾上文,日本的一步步变革,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日本只是在文化上与中国相似,行政制度似乎还有所区别,否则就不会需要王政复古与废番置县了。而且以日本的国土面积,尚且需要36年。若放在中国,岂是三五年事。
当然我们可以体会到康先生急于改革的迫切心情,且只有让统治者短期看到效果,才能促进执政派执行,如同投资创业,如果你需要几十年回本,自然不会有人投资。另外,在变法之前,康有为先生并没有仔细调研一番,只是认为中国与日本文化相似即可实行。当年伊藤博文在德国观察时,威廉一世就曾表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改革过于激进,令人担忧,改革应以本国历史和社会状况为基础,须循序渐进。日本改革走了36年,尚且被评为激进,戊戌变法更是急于求成,没有考虑晚清政局的情况,怎么能成功。
辛亥革命后的国民政府在废藩(消除割据),加强中央权力,统一国民精神上都以失败告终,焉能不败?在这之后的共产党的成立,才在国民精神统一上、各党派的协调上,消除割据上取得巨大成功,让中国走上了正轨。
题外话:
如今在全球抗疫这场战争中,我们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不能沾沾自喜,因为根本没有到完全胜利的那一刻,当外媒还局限于讨论“自由”、“民主抗疫”等词汇时,他们已经输了,因为他们并没有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特朗普为了甩锅,转移注意力,diss中国,我们不掀起骂战,但也不惧挑战,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时间会见证胜利者是谁。
记得澎湃新闻曾经发过一篇文章,文中写道:我们做的只能是追赶,而不是对抗。美国仍然是一强的世界格局并没变。
在发展轨道中,对手可以乱,自己不能乱。因为对手乱的时候就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沉住气,会看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
罐猪工众嚎:大司卫
以上就是重探中国近代变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重探中国近代变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