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学子们的“空心病”:没有生活目标,甚至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育儿 2024-06-12 17:20:01 桔子生活

花季学子们在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未来选择时,往往会陷入“空心病”的困扰中。这种病症表现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对未来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活下去的理由。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庭期望的压力,这种“空心病”在青少年群体中愈发普遍。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方向,成为当前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最近网络被“成都49中”刷屏。该校一名高二男生小林在5月9日(当日也是母亲节)在学校坠楼身亡,引发网友热议。

目前警方已经两次公开发布结论,确认其系自杀。

近期媒体报道青少年自杀悲剧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少年选择了死亡,而且都是跳楼等极端惨烈的手段?

2007年,官媒中新网曾引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表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一份根据2013年全年媒体报道学生自杀事件的分析发现,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自杀率开始攀升,初中最高,几乎占了全部的一半,高中次之。在中小学阶段男生自杀现象较为突出,比例高于女生。

卫生部也曾公开过一项调查数据,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于第五位,在15至35岁年龄段中,自杀列死亡原因的首位。这里的自杀还只是指自杀死亡的人数,不包括大量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是具有传染性的,一起自杀事件,可能导致另一部分人的心理创伤,甚至“自杀传染”。

花季少年主动选择殒命的事实,其实早就有些蛛丝马迹。去年6月,小林和好友在QQ聊天中写道“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今年5月,他用QQ号转发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有自我贬低的言论,表现出自我否定、多虑的情况。一些学生在警方调查中反映小林平时性格相对内向。

成都49中事件,可以说以悲剧的形式,囊括了中国最焦虑领域、最焦虑问题。

同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也非常多见,北大副教授徐凯文曾发问,为什么那么多名校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想放弃生命?此问于2016年首发,他的质问和呼吁在教育界激荡了多年,至今仍在回响。

徐凯文教授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他在高校重要的工作是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他发现,得“空心病”的学子们越来越多!不少非常优秀的学生,以他们的智力、性格、为人处事的情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学者。但他们中很多人没有生活目标,甚至没有活下去的理由。徐教授称其为“空心病”。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一位高考状元在一次尝试自杀未遂后这样说到。

另一个孩子说:“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有不少孩子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还是了无生意,最后父母决定让孩子放弃学业,退学回家,令人唏嘘。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家庭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现在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以下现象,过度重视文化课学习,过度重视“特长”学习;忽视生命教育,忽视挫折教育;给予物质上的爱过多,给予精神上的爱过少,不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如小林父母,很可能不太善于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一年前就有跳楼的想法,到今年5月,小林用QQ号转发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就有自我贬低的言论,有多虑的情况。出事前两天,孩子说考试没考好,不是题不会,而是休息不好。其实,不少抑郁焦虑的人,主要表现为失眠及学习能力下降,自我否定,可惜家长未进一步询问孩子的感受,所以才没发现自杀的蛛丝马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关键的第一步,家长应该适时给予孩子“生命教育”,家庭应当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生命教育”的地方,要告诉孩子,生而为人其实是小概率事件,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在天地间生存更不容易,应该倍加珍惜。家人的关心,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滋养孩子心灵的雨露阳光。家长要给孩子积极健康,快乐向上的引导,引导孩子在内心安宁中,过好每一天!

还要培养孩子养成宽阔的胸怀,正确认识挫折,只有认识挫折,才能不怕挫折,敢于面对并战胜挫折。

斯人已去,面对如潮水般涌现的网评,分析事件原因当然是必要的,理清责任也是必需的,但探究青少年心理突出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如何科学有效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更是我们需要考量的重点!

最后,有必要借由这件事向有自杀想法的人提个醒:千万不要选择跳楼自杀。有得道高僧讲过,人在跳楼时,神识会随着人的跌落,高度惊恐,形成断断续续的一条线,无法聚拢,非常痛苦,自杀的人,来世仍难逃自杀的结局。跳楼后,摔下去的真实模样更是很可怕,很可能面部血肉模糊,内脏都摔烂,多处骨折,以至于旁人无法分辨此人是谁。此事件中,小林班主任都不敢上前查看。如果当初小林知道自己死后会是这副模样,不知道他还有没有这个勇气纵身一跃呢?

以上就是花季学子们的“空心病”:没有生活目标,甚至没有活下去的理由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花季学子们的“空心病”:没有生活目标,甚至没有活下去的理由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