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德哲学中,理想和理念是两个重要的概念。理想是我们内心追求的完美状态,是我们对于世界的憧憬和向往;而理念则是我们对于道德和人类行为的普遍准则和规范。在康德看来,理想和理念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指引,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和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重要依据。通过不断追求理想和遵循理念,我们可以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
有很多概念,意思总是知道的,但一起比较,要区分其中的不同,仿佛又不是特别清晰,很难讲清楚。比如概念、理念与理想,它们与现实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概念,就是对事物的一般性认识,就是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与规律。所以可以说,概念与具体经验的连接是比较紧密的。一般的概念与具体经验有关。
理念,与概念类似,但可以超出经验范围,或者说,理念在经验中未必有对应物。理念所代表的东西,未必能在经验中获得证实。比如公正是个理念,但你无法用任何经验来对应公正。
可见,概念属于知性范畴,连接着经验,而理念属于理性范畴,连接着概念。概念,是在经验事物中抽象出共性,而理念,是在概念中抽象出规律。
就是说,很多经验性事物内部有相通性,概念就表示出了这种相通性。而很多不同的概念之间,也具有某种相通性,而理念表达的正是这种相通性。
因此我们可以说,与概念相比,理念具有更高维度的共通性,具有更深的规律性;与理念相比,概念则更接近经验世界,更具有客观现实性。
而比理念更远离客观实在性的,是理想。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具体的、个别化的理念。
这就奇怪了,理想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而理念更像是一个不可及的完美状态,那为什么康德说,理想比理念更远离客观实在性呢?理念,是肯定达不到的概念,但如果理想比理念更不可能,那理想岂不是彻底的虚妄?我们日常说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又有什么意义呢?
通常来说,一个抽象化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如果要让抽象化的东西具有更多的客观实在性,就要进行具体化。将抽象概念具体落实到一个对象,那么抽象的东西就变成了具体的,也就具有了更多的客观实在性。但在康德的理解里,不完全是这样。
理念,是对概念的抽象,理想,则是希望将理念化作个体而存在。因此,康德认为这将更不可能在经验中有对应物。比如公正是一个理念,成为一个完全公正的人是理想。这个理想其实就是希望把理念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变成现实。显然,理念不可能在经验世界有对应物,理想则是更不可能。
现实经验中抽象出概念,概念的共性形成理念,而希望理念变成具体的现实则是理想。所以说,理想是离经验、离客观实在性最远的东西。那么这样远离客观实在性的理想有什么用呢?
理想,不是一个需要达成的目标,而是一个指路的明灯;理想,不是可以走到的目的地,而是一个奔向太阳的方向;理想,不是高山顶上插着的旗帜,而是悬在空中的北极星。理想,类似一个辅助线,提供一个方向帮助解题,而不是一定要让辅助线变成实线。
以上就是康德的概念、理想与理念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康德的概念、理想与理念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