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简史:悠久历史的绚丽画卷(第二篇)

文化 2024-01-02 15:43:01 桔子生活

中华五千年简史:悠久历史的绚丽画卷(第二篇)展示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辉煌灿烂的成就。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到封建社会的崛起和衰落,再到现代化的腾飞,这部历史巨著以宏大的视角,生动地描绘出了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的演变和发展。通过这篇简史,我们能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四、秦汉时期:

1.中国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源自网络

2.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另说术士即儒生)"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虽然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且手法残忍、残暴。

源自网络

3.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lù wéi mǎ,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最小的儿子),长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子和大臣们正在为沙丘之谋而蠢蠢欲动啊!"二世一听,马上紧张起来,忙问赵高如何应付。赵高见时机已到,便煞有其事地说:"万全之策惟有'换血',铲除祸患。这样,陛下就可以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二世一听,乐得手舞足蹈。于是,一场"换血"大行动开始了。大批朝臣先后被杀,连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都惨死在屠刀之下。最后连李斯都遭五刑腰斩,合家灭门。李斯一死,赵高便顶替他做了丞相,其族人、亲信都安插到了权要部门。赵高当了丞相后,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此后,文武大臣更加畏惧赵高。

源自网络

4.大泽乡起义

秦朝建立后,为了抵抗匈奴,秦始皇派人修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后又征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到了秦二世胡亥即位,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夫,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陵墓还未完工,秦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且不概幼儿和妇女。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源自网络

5.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 )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加之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源自网络

6.刘邦灭秦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 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 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并与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 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五年。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源自网络

7.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刘邦驻军秦都咸阳,并派兵严守函谷关,以抵挡项羽大军西进。当项羽率40万大军到达函谷关后,得知有刘邦军队把守,不准其入关,随即下令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进驻至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刘邦则在霸上驻军,还没有和项羽相见,刘邦军队中掌管军政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应有尽有。"项羽很生气,说:"明天犒劳士兵,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范增劝告项羽:"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属于天子的云气呀!得赶快攻打,不能错过绝佳的机会。"而刘邦只有10万军队,势力悬殊,决定采纳部下张良的建议,去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他予以调解两人之间的斗争,以作缓兵计,后又亲自到鸿门会见项羽。在宴会上,项羽谋士范增令项庄舞剑,欲刺杀刘邦。项伯见状急忙也拔剑起舞,以身掩护,待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护卫,刘邦才得以脱险。这次宴会史称鸿门宴。

源自网络

8.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受人胯下之辱。秦末时参加起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适逢刘邦谋士张良出外寻访帅才,访到韩信,并交与他一封举荐书,要他去见刘邦。韩信到达褒中时被夏侯婴引见给相国萧何,几番交谈后,便深得萧何器重。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得知韩信出身微贱,不肯重用。萧何多次向刘邦奏本,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刘邦不允,非要等张良推荐的人才到来。韩信见相国再三保荐,汉王仍执意不听,便留诗一首,乘夜色弃官而走。萧何听说韩信离去,深恐失去人才,不顾道路艰难,戴月追赶。当见到韩信时,萧何在急累交加中,竟从马上跌下,仍苦劝韩信返回褒中。韩信深受感动,于是把张良的举荐书拿出。萧何喜出望外,与韩信一同去见刘邦。刘邦见到张良的举荐书,立即封韩信为大将军,并在萧何建议下,为其高筑将坛,登台拜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源自网络

9.楚汉之争

鸿门宴后,项羽引兵西进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火烧宫殿,大火三月不灭。随后放弃了建都关中形胜之地的良好抉择。

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立十八诸侯,割梁楚九郡自立为王,号"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将其困锁在汉中巴蜀地区。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屈就汉王封号,招贤纳士以图天下,同时确定了收服巴、蜀两郡,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同年八月,汉军暗渡陈仓进攻三秦,楚汉战争开始;

源自网络

10.霸王乌江自刎

经过楚汉之间长期的拉锯战,在萧何、张良、韩信等的协助下,刘邦所率领的汉军逐渐坐大。楚汉两国协议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互不侵犯。但是,当项羽遵守诺言退兵,并放回曾被扣为人质的刘邦的父母妻子之后,刘邦却背信偷袭。项羽退到垓下,刘邦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军心,最后项羽走投无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只好自刎于乌江边。这场历时近五年(前206年4月至前203年12月)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一统天下,项羽彻底败亡而自杀而告结束。前202年初,项羽败亡。

源自网络

11.西汉建立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朝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卒于公元前195年,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

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地方划分上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同时又废除了秦朝的苛刻刑法。后期经过一系列政治手段与军事措施消灭了分封在各地的异姓王,更加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源自网络

12.吕后专政

吕雉(公元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通称吕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刘邦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乐宫病死,同年,他的儿子刘盈即位,即为汉惠帝。刘盈即位时,只有17岁,加上生性仁弱,对母后的残忍和骄横极为不满,但又无力反抗,结果朝中大权都被太后吕雉把持了。为了排除今后专权的长障碍,设计毒死赵王如意,还将刘邦的爱姬--戚夫人的手脚砍断,耳朵熏聋,眼睛挖掉,喉咙弄哑,让她住在厕所里,称之为"人彘(zhi,四声),曾故意叫惠帝去看,以扬其威。惠帝看了"人彘"后,害怕其母的残酷,于是日夜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政事。最终忧郁成病,公元前188年,年仅23岁的刘盈病死。 于是刘盈的母亲吕后立少帝,并由吕后临朝称制。四年后,少帝被废,吕后开始立恒山王刘弘为帝。

吕后临朝后,极力培植吕家势力,削除刘家势力,先是杀了刘邦的儿子赵王刘友,后让自己的兄弟做了各地的藩王。 吕台、吕产、吕禄及吕通都封了王,吕家势力不断壮大,刘邦"非刘不王" 的限制被打破。刘氏宗族和大臣们对吕后都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的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源自网络

13.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后因战略失当,被汉朝和梁国联手平定,七大功臣为:汉朝方面周亚夫、窦婴、栾布、郦寄,梁国方面刘武、张羽、韩安国。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源自网络

14.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公元前202年—前157年)、汉景帝(公元前188年-前141年)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二年 和十二年 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源自网络

15.汉武盛世

公元前140年,16岁的汉景帝之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汉武帝在位54年,将中国历史带领到新的阶段。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文学、史学、哲学、科技、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汉武帝身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时代所产生的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包括削弱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一方面重用人才,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尽管汉武帝亲近儒者,推崇儒学,不过实际上武帝对儒家是尊而不用,汉武时代的政治精神,外表像是文德并茂,实质却是刻薄严厉的。

在军事方面,集中兵权、改革军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北伐后,使得汉王朝西北边境上的威胁基本解除。匈奴对中原北边农耕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局面得以恢复。匈奴在军队主力以及人畜资产受到严重损失的情况下,继续向北远遁,形成了漠南无王庭的形势。西汉军队占领从朔方至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设置酒泉、武威、张掖及敦煌四郡,同时使西方地区的得到开发。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匈奴无力向西汉王朝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汉与匈奴军事冲突的重心地域,也由东而西,转移到西域方向。

在外交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后13年的艰难困苦为代价,使中原人得到了前所未闻及丰富的西域学术知识,同时使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当时中原人世界观中的西极之地,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给地通道。。张骞因出使之功,被封为博望侯,在西域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

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源自网络

15.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博望侯。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源自网络

16.汉匈之战

汉王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四十四年之久,其中又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体。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这三次战略反击,分别是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源自网络

1.漠南之战:

公元前127年经过河南之战的失败后,匈奴贵族不甘心失去河南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汉武帝于是决定反击,发起了漠南之战,元朔五年(前124年)春。任卫青为车骑将军,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 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俘敌1万多人,凯旋归师。次年2月和4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前后歼灭匈奴军队1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远离汉境。这就为汉武帝下一步实施河西之役并取胜提供了必要条件。

源自网络

2.河西之战:

河西即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它为内地至西域的通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打通西域的道路和巩固西部地区,汉武帝决定展开河西之役,为此,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出征河西匈奴军。

公元前前121年三月,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 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接着翻 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歼敌近9000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

同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彻底聚歼河西匈奴军,再次命令霍去病统军出击。这一次,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远出敌后,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 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取得决定性胜利。霍去病共俘获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 奴浑邪王部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

源自网络

3.漠北之战:

经过漠南、河西两大战役的打击,匈奴势力遭到了重创,汉军已完全占有了这场旷日持久反击战争的主动权。然而匈奴不甘心失败,仍继续从事南下袭扰的活 动。匈奴单于采纳汉降将赵信的建议,准备引诱汉军主力至沙漠以北地区,寻机加以歼灭。

汉武帝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边患问题,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度幕(沙漠)轻留(轻入久留)的心理,将计就计,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对匈奴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且因势利导,乘敌不备,确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具体作战方针。

武帝集中了精锐骑兵10万人,组成两个大的战略集团,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另以步兵几十万,马匹十余万配合骑兵主力的行动。卫青、霍去病受命后,各率精骑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在漠北与匈奴进行会战。

卫青出塞后,得知匈奴单于的战略意图,即率主力直扑单于所在, 横渡大沙漠,北进几百公里,寻歼单于本部。同时命令李广、赵食其率所部从东面迂回 策应。不久,卫青部主力与匈奴单于相遇。卫青指挥5000精骑向单于军发起猛攻,单于即遣一万骑应战。双方鏖战至黄昏,大风骤起,飞沙扑面,两军难辨彼此。卫青乘势分轻骑从左右迂回包抄。单于见汉军人多势众,自度无法取胜,遂带数百精骑突围,向西北逃遁。卫青发现单于潜逃,即派轻骑连夜追击,自率主力随后跟进。是役虽然未能擒服单于,但一举歼俘匈奴军19000人,挺进到寘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信城,尽烧其城和匈奴积粟而还。

在另一个方向,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1000余公里,渡过大漠,与匈奴 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70400余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逃逸,霍去病乘胜追杀,直抵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然后凯旋班师。

源自网络

漠北之役是汉匈之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巨的一次战役。是役,汉军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共歼匈奴9万余人,严重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其从此 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

源自网络

17.苏武持节牧羊

苏武(公元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

公元前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拜。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在北海,苏武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了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汉武帝也死了,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继任皇位。公元前85年,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常惠等人。

当初苏武出使时,随从的人有一百多,这次跟着他回来的只剩下常惠等几个人;苏武出使时刚四十岁,在匈奴受难十九年。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回长安后百姓都出门迎接,称赞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汉宣帝,被赐爵关内侯。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源自网络

18.司马迁之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源自网络

19.霍光辅政

武帝时期为了攻打匈奴、通西域,再加上他的生活奢侈,喜欢讲排场,还迷信神仙,连年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许多年来,把文帝、景帝时期积累起来的钱财、粮食,消耗得差不多了。为了弄钱,他重用残酷的官吏,加税加绢,甚至让有钱的人可以出钱买爵位,卖官职。这些人做了官,当然要拼命搜刮老百姓,再加上水灾旱灾,逼得百姓难过日子,各地方就有大批农民起来反抗官府。

源自网络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三月甲申(前87年4月15日)葬于茂陵 。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

霍光掌握了朝廷大权,帮助汉昭帝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税收、减少劳役,把国家大事管理得很好。在昭帝时期,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独揽大权,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他。霍光同群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汉宣帝。

源自网络

20.昭宣中兴

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自汉武帝对外战争结束后,逐渐进入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

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诸如废除一些苛法,屡次蠲免田租、算赋,招抚流亡,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

昭宣二帝还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废除一些苛法,屡次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一系列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

昭宣时这些政治、经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史称"昭宣中兴" 或"孝宣中兴"。

源自网络

21.外戚干政

从汉初一直持续到西汉覆灭,在这两百多年间,无论是哪一个皇帝在位,外戚干政都如影随形。即便是在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时期,前期也有窦太后压着,弄得汉武帝再有雄才大略也无处施展。

1.吕氏集团干政:

这是西汉新王朝建立后统治阶层面临的的第一次内部危机。

吕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像与萧何合计弄死了韩信,吓坏了汉惠帝的“人彘”,毒杀赵王如意,废除并暗杀少帝等等。

在刘邦死了之后,根本就无人能够制得住她。因而得以临朝称制,无视刘邦的白马之盟,大肆分封吕姓诸侯,让吕禄、吕产分掌南北军,并且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虽然不知道她有没有取刘氏而代之的想法,但吕氏诸人肯定是有的,而且吕后也很清楚。所以他在死前告诫吕禄说,“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不过当时到底天下归汉,而且又有一帮汉初功臣在,吕氏集团才没能取而代之。在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汉初功臣和刘姓王集团就诛吕产、吕禄,将诸吕男女,无论少长全部斩杀。

源自网络

2.窦太后干政:

窦太后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中年之时双目失明,但却因此打开了心灵之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虽然干政,但本心是为了大汉江山的长治久安,而不是单单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虽然纵容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胡作非为,还因为过于宠爱这个小儿子而做了一些糊涂事,比如冤杀苍鹰郅都,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位清明的政治家,文景之治有她一份功劳。

与吕后相比,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是无为而治、黄老学说的真正忠实拥护者。吕后实行无为而治,但仅限于国家层面,对于自己是完全不信这一套的,所以想杀的人一个没有落下,想玩的东西一个也没有放过。窦太后则不同,她支持在国家层面实行,更在个人生活上也十分推崇。

所以,就可以看到她在世时,后宫奉行节约,没有出什么乱子。

源自网络

3.霍氏集团干政:

汉武帝之后,西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没有遇到汉宣帝这样的一位贤明君主,大概西汉的生命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原本在汉武帝手下安分守己的霍光,这时候已经是权倾朝野,废立皇帝都是在一念之间。

不过,还好霍光是个忠臣,权力在握但并没有谋朝篡位的想法。可他的家族不这样想,尤其是他的妻子,先是在霍光还在的时候,就指使自己的女儿毒死了汉宣帝的患难妻子许平君,然后在霍光死了之后,又想废掉汉宣帝,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要不是汉宣帝够本事,估计西汉就没了。

源自网络

4.王氏集团干政

汉宣帝之后,西汉彻底走上了下坡路,怎么都拉不回来,而皇帝更是一个不如一个。到了汉哀帝,外戚王莽终于一脚踢开了年幼的皇帝,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建立新朝。

但是,王莽能够成功,并不是运气好,没有遇到汉宣帝那样的皇帝,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因素。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他之前的几位王氏集团的人,已经为他铺好了路。比如说他的伯父王凤、叔父王商,还有他的姑母王政君,都为他的取汉而代之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换句话来说,王莽的成功不是个人的成功,而是整个王氏集团的成功——成功地终结了西汉的生命。

源自网络

22.王莽篡汉

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公元9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

公元10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12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 ,享国210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的西汉王朝灭亡。

源自网络

以上就是中华五千年简史:悠久历史的绚丽画卷(第二篇)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中华五千年简史:悠久历史的绚丽画卷(第二篇)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