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爱奇艺热播的《不完美受害人》接近尾声,剧中塑造的“不完美受害人”赵寻引发网友热烈讨论。面对性侵事件和“施暴者”,她展现出来的犹豫、纠结以及反复的自我叙事推翻,使得很多网友“怒其不争”。日前,该剧编剧高璇和任宝茹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表示,赵寻引发的观众争议和讨论,她们都预判到了,“赵寻是一个‘不完美受害人’,她不是一个第一时间勇敢说不的女英雄。”
《不完美受害人》将故事镜头聚焦“施暴者”对“受害者"的精神诱导和身体侵犯的同时,还梳理、回溯了性侵害、家暴、网暴、精神控制等敏感话题背后的发生逻辑,从一个案件开始,细分和延伸出诸多议题。它将一个事件所涉及的多方立场人物、包罗万象的社会议题进行了多切面展示。全剧由一起第三方匿名报警的案件展开,讲述律师林阚(周迅饰)接受嫌疑人成功(刘奕君饰)委托,凭借出色的职业素养和前置调查,推翻受害人赵寻(林允饰)的刑事指控,但客观事实与个人情感立场产生的冲突令林阚面临前所未有的职业伦理挑战。在高璇和任宝茹看来,真相大白非常容易,“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是在真相背后,这些人物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对于剧中“不完美受害人”“赵寻”的塑造,高璇和任宝茹表示,赵寻是她们于现实案例中每一次被网络攻击、道德审判、荡妇羞辱的女性受害者抓取出来的人物形象,赵寻复杂、多变、摇摆、纠结,最后才认清自己、鼓起勇气为自己发声,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注定她不是一个第一时间勇敢说不的女英雄,这部戏也注定不是一部爽剧。”
律师林阚、嫌疑人成功、受害人赵寻在一起交锋。
初衷:我们鼓励所有弱者向强权勇敢说“不”
最早是什么契机,想做《不完美受害人》这个故事?
高璇和任宝茹:创作最早是因为关注到“权力不对等关系中的职场倾轧与性骚扰”这个社会议题,作为女性,我们也对这个议题感同身受,有巨大共情。2017年起开始对中外此类社会事件的案例、事件,进行大量阅读、深度研究,也跟随舆论场的讨论学习该议题中的社会问题及法律问题。我们最大的一次成长是看到一句话:“权力不对等职场性侵的核心,不是性,是权力”,这句话令我们醍醐灌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学习,让我们在一两年间做好了探讨这个议题深度的知识储备,可以支撑我们强烈的表达欲了。2018年底,我们生成主要人物和故事主线;2019年上半年,我们去上海跟两位律师(就是本剧两位法律顾问)一起通盘推演情节主线的司法程序,让这部戏在司法逻辑上站住脚,戏剧和生活逻辑必须都要服从于法律逻辑。2019年完成了大纲,2020年下半年进入剧本,一直写到2021年底完成全部剧本,2022年7月份开机拍摄。
在确定做这个故事之后,有做一些实地采访调研吗?和之前设想中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吗?
高璇和任宝茹:采访调研一方面来自于从网络搜集一切事件案例和舆论讨论,一方面来自与两位律师、一位警察在法律层面上的细细推敲、推倒重建,涵盖刑侦流程、民事诉讼程序。说到与最初剧情设想不一样之处,就是大结局的设计,一直写到剧本15集过后,原来结局都不是现在剧情中的样子。但是,《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其中第1010条第二款确立了“性骚扰责任损害”的民事诉讼案由,令所有受害者都可以以“性骚扰损害”之名追究施害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义务。我们立刻意识到法治的进步,也令这部戏的结局和赵寻、成功两人的命运天平发生了逆转,就有了现在的大结局。
赵寻遭受成功性骚扰。
剧中有一句话,“你有没有遇到过能掌控你命运的人?”虽然故事主线是性侵案件,但是故事中强权者对弱势者的侵犯,是不是超出了性别的话题讨论?
高璇和任宝茹:这部戏的主题从来不是性别议题,而是平权议题,是当弱者被强者侵占剥夺、弱者是否要勇敢说“不”的一个话题。我希望这个表达不要被带入性别对立的误区,希望收获不仅是女性、而是所有弱势群体的共情。我们想弥合认知差距、不想引发性别对立;我们鼓励所有弱者向强权勇敢说“不”,这是这部戏想输出的观念。
人物:赵寻引发的观众争议和讨论,我们都预判到了
剧中对于成功的塑造没有脸谱化,尤其是他最初的台词,“红颜很多,知己只有你”,甚至带有一丝喜感。对于这个“傲慢却不自知”的人物,在人设上是如何考虑的?
高璇和任宝茹:我们用温文尔雅、衣冠楚楚的形象包装了一个权力上位者的形象,出于两个考虑:一个希望真实描绘现实中这类人的形象,不想妖魔化、丑化,我们刻画的这种上位施害者肆意剥夺受害者的根源,是长期凌驾于他人之上,滥用手中的权力,自恋自大,自以为可以掌控一切他人的身体和意志;二,设置这种富有魅力的施害者,可以更好解释受害者为什么一开始无法说“不”,因为权力被包装成温柔的样子,实在让人难以拒绝,但同时也造成一个前后反差:当掌权者失控后,他开始操纵威权、倾轧受害者的时候,就露出了面目狰狞的样子,会跟前面的温柔斯文形成一个巨大反差,让人感到凛冽,让人齿冷。
在赵寻的塑造上,她的犹豫、纠结,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观众对她的同情。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会有这方面的担心吗?
高璇和任宝茹:赵寻引发的观众争议和讨论,我们都预判到了,她是这部戏中最复杂、也最难驾驭的角色,对年轻女演员而言,演绎难度太大了,开拍前大家对这个角色的最终完成度捏一把汗,但林允超出了大家预期。赵寻是我们于现实案例中每一次被网络攻击、道德审判、荡妇羞辱的女性受害者抓取出来的人物形象,我们之前大量的案头工作,就是试图从这些受害者的道德瑕疵和矛盾言行中寻找行为逻辑的统一合理性。赵寻是一个“不完美受害人”,她复杂、多变、摇摆、纠结,最后才认清自己、鼓起勇气为自己发声,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注定她不是一个第一时间勇敢说不的女英雄,这部戏也注定不是一部爽剧。核心表达就是受害者勇于直面自己的懦弱贪婪,面对了这些人性弱点,才知道自己怕什么、为什么不敢说“不”,所以,赵寻是一个内观自省、自我审视、自我成长的过程。
我们想通过这个人物引发公众讨论和思考:受害者需要达到什么样的道德门槛才能得到大众同情支持?有道德瑕疵的不完美受害者就不是受害人了?就不配得到同情支持了?我们还原受害者软弱纠结的过程,希望观众即使不能共情、也能理解,理解她的软弱,甚至贪婪。因为不是所有弱者都能在第一时间鼓起勇气说不,尤其面对权力高位者时。我们想给不完美受害者一种宽容,让她们站出来发声的舆论环境能善意一些,让她们反抗的勇气更坚决一些——这就是我们写赵寻这样一个不完美受害人的意义所在。
赵寻是一个“不完美”受害人。
林阚这么一个看上去坚强的女性,身上也带有自己的伤疤和不可言说,对于她的“不完美性”如何理解?和赵寻的“不完美”有什么不同吗?
高璇和任宝茹:从道德层面审视,同样作为受害者,林阚相比赵寻少了很多“不完美”,她反抗了,也举报了,但她的反抗行为被压制掩盖,没有造成对施害者的实质伤害,仅仅保护了自己没有招致进一步伤害,就连进入名律所的机遇也是施害者强迫给予。但林阚为此蒙受了长达十几年的污名,这个污名没有使施害者受到一丝惩罚,反而令她陷入无法自证的境地,一切个人努力被贬低矮化为“潜规则受益者”。对于林阚这样一个具有道德洁癖的女性而言,没有在十年前对施害者勇敢说不,因此背负的污名是她长久的内心创痛。
林阚、赵寻、米芒三位女性,是身处不同阶层的受害者,不同的是她们身上的性格弱点和道德瑕疵;但一样的是,她们都是受害者,踩过一路荆棘,经过长长短短的心路,终于鼓起勇气说出自己被伤害的经历,对施害者勇敢说不。
演员:齐齐整整,无一短板
对于剧中其他的女性形象,比如李怡、辛路,对于她们的塑造希望构建起来的是一种什么人物关系?
高璇和任宝茹:辛路是我们希望女性在一桩失败婚姻中屡遭丈夫背叛不忠后呈现出来的一种理想状态,她对情感婚姻的失望,非但不会令她自我否定、失去自我,反而放下纠缠撕扯,去全力追逐个人实现和社会价值。辛路对婚姻的智识超越了世俗层面,当她把个人价值定位于家庭情感之外的企业社会层面,她的人生舞台就可以无限拓展。陈数是全组第一个定下来的角色,她是一位勤于阅读思考的演员,她的气度阅历和角色百分百适配,辛路非她莫属。
有句话总结得特别好:李怡是“归顺了”的赵寻,她崇拜权势,慕强,接受了成功的围猎,服从潜规则并在其中甘之如饴,并发自内心维护自己顺从了的权势。但她的复杂性,恰恰在于在情感和利益之间达成自洽,付出了真情实感,她分不清自己爱的是成功的权力地位、还是他这个人。董洁的个人气质与一般概念中的李怡形象背道而驰,但她提供了一种非常珍贵的“反差感”,这种反差感让她塑造的李怡更加可信。感谢董洁的勇气和对创作的纯粹心,因为对这部剧题材表达和内容的认可,愿意来挑战这样一个“反派”女性角色。
对于剧中周迅、林允、刘奕君三位主演,从编剧角度可以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吗?在你们看来,剧中几位演员有什么特点是给人物加分的?
高璇和任宝茹:我们对这部戏的演员阵容评价是:齐齐整整,无一短板。周迅的表演细腻入微,即使没有台词动作的场景,微表情也精确到毫厘,她让林阚更加内敛、不外化,同时人格情绪异常稳定,更加凸显律师的职业化和专业性,也让内心的创痛感不形于色,却能让观众时时刻刻感受到,表演非常有高级感;刘奕君从始至终都是我们心目中成功的人选,角色适配度也达到了百分百,他把一个身居高位、长期凌驾他人之上、擅长精神PUA的权力高位者、同时魅力无穷的两面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掌权者越是披上温柔的外衣,越富有欺骗性。
刘奕君饰演的成功很有两面性。
老戏骨们的出色毫不意外,但林允、钟楚曦两位年轻演员的表演是最让人惊喜的,赵寻是表演难度非常高的角色,对于任何一个经验阅历相对不足的年轻演员来说都是巨大挑战,林允敢于接受这个挑战,赵寻这个角色从创作之初就能预见到争议性,播出后也验证了这一点,林允心态一直保持良好,这点让我们由衷敬佩;钟楚曦出色完成了晏明的塑造,和周迅一样,拿下了法理阐释的超高难度台词,把一个女性公安人员的形象塑造得刚柔并济,通过这个角色体现了司法的温度,给了我们巨大惊喜。向杨阳导演和全体演员致敬,她们心无旁骛加盟这部戏、投入每个角色,不仅是对内容的认可,对团队和平台的信任,还出于每个人内心的社会责任感。
表达:受害者不该有“完美”“不完美”之分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哪里?
高璇和任宝茹:创作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两方面:一是对题材尺度、现实锐度,及人物塑造分寸的精准把握;二是这部戏讨论的是社会议题,播出时会面临社会面的严格审视,所以必须在现实度上去追求类似极致的真实,社会、司法、人性等所有面不能悬浮,不能失真。我们下的最大的功夫,就是把涉及刑侦、民诉的司法流程一步一步夯得坚实、无Bug,每个人物都是按照法理逻辑、法律逻辑、而不是戏剧逻辑和生活逻辑来推进,严格遵循法律专业性。
对于剧名“不完美受害人”要如何理解?
高璇和任宝茹:受害者就是受害者,本来不该有“完美”或“不完美”之分,不该以受害者的道德瑕疵为由去弱化冲淡施害者的恶。借用剧中台词:“应该被审视、被谴责、被判罚的,永远是加害者,而不是受害人”。
如果有弱势者在面对强权压迫时,我们希望可以给予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高璇和任宝茹:就一句话:勇敢说不!
以上就是《不完美受害人》编剧:法治的进步令这部剧结局大逆转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不完美受害人》编剧:法治的进步令这部剧结局大逆转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