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孩子不爱学习的背后原因,父母要引以为戒

育儿 2024-06-12 16:44:02 桔子生活

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不爱学习的背后原因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兴趣不浓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父母在孩子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引以为戒,不断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一个人的性格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他用来保护自己的方式,是他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因为人是经验的产物。

那我们再看学习这件事,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习,甚至出现厌学,不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有过太多不愉快的体验吗?

当然这个不愉快的体验来自很多方面,但是对于处在家校环境中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还是很容易看见其根源所在的。

我的爱人是一名初一年级的班主任,这学期开学不久,他就发现有个叫李明(化名)的小个子男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还经常打扰其他同学。

我爱人多次和他沟通,但是效果甚微,无奈之下就想请他的家长,不想孩子说,“老师我错了,我给你学还不行吗?我保证按时上下课,不再打扰别的同学…”。

从这个学生的话语里面,我们可以推测出来,在他的认知里,在他的经验中,学习是被逼的,是给父母或者老师学的。因为学习没有给他带来愉悦,带来好的体验。

因为我爱人之前学过一些基础的心理知识,意识到他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其中肯定有不愉快的经验,或者家庭教育的原因,就找了机会和他再一次交流、沟通。

这一次他对我爱人说:“老师,你可不可以不要管我,不是学习不好的同学,大家都不喜欢吗?老师应该看不起才对,我爸也因为我学习不好,觉得太丢他脸…”。最后他还补充了一句,“其实我也不喜欢我自己”。

到此,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学习,他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老师、同学、自己全部跟他决裂了。这样他怎么可能喜欢上学习呢,他应该和学习“有仇”才对,这就是他的经验。

其实很多大人,如果学习不好,也有过故事中李明的经历,学习不好,整个人都会不被喜欢,学习不好,就连他的自信、自尊都会被剥夺。

人生而不同,成绩并非评价好坏优劣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还记得高中时,我们班主任老师说,若干年后一个班上“混得好”的同学往往是成绩处在两端的同学,所以成绩不好的同学,也不要灰心,不要放弃自己,只是学习、考试不适合你们。

之所以我对这位老师的这段话记忆犹深,因为这是我遇到的为数不多的有可以用多元视角看学生,可以暂时放下成绩视角,在人生尺度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老师。

一,现行的考试教育并不能适合所有学生,所以一把尺子测下来,必然有一部分同学不在这个维度上;二,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并且人生不是短跑赛,而是一场马拉松。

贴标签,真的可以“毁掉”一些人的发展

每个成年人,都有过被贴标签的经历,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身上必定背负着很多标签,正是这些标签,慢慢的让他们失去自信,没有自尊。

那位叫李明的同学,小学班主任给起的外号叫“笨矮瓜”,给他的标签是“笨”、“调皮捣蛋”、“差生”…。他的外号源自他的小学班主任,之后被同学“广为传诵”,结果他就接受了这些标签和外号,内化了它们。

心理学上有个期待效应,也叫做权威期待的力量,说的是父母、老师等孩子眼中的权威对孩子发出某种预判或者期待,很多时候会一语成谶,我想李明的发展就是这种状况吧。

带着这些标签,有的孩子会一生自卑,因为人的发展是有很多关键期的,比如童年时期的某些阶段就是整合信息、建立自信的关键期,这时候他接收到的信息,整合到的关键词是一些负面的标签。

试问他能建立稳固的自我吗,他能自信吗?我想这会很难。

父母应做好孩子的支持与陪伴

在生命早期,孩子重要关系中的一些人,父母这个角色尤为重要,遇到怎么样的老师,遇到怎么样的环境,这个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但是怎么样去应对,父母就就可以给孩子做好支持。

当老师因为成绩或其他原因歧视、负面评价,乃至贴标签时,要支持孩子勇于说“不”,当然这就需要父母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了。

可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很多的父母,疏于对孩子的陪伴,这个原因有很多,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你准备迎接一个小生命来到你的世界时,你就要做出一些牺牲,找到一个平衡。

因为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会是不可逆的,会影响孩子一生,这一点,希望我们的父母能悉知,并能引以为戒!

以上就是心理学:孩子不爱学习的背后原因,父母要引以为戒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心理学:孩子不爱学习的背后原因,父母要引以为戒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