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何时适宜施行惩罚?何时绝不能使用暴力!(必读家长指南)

育儿 2023-12-15 08:23:01 桔子生活

随着孩子成长,教育方式成为每个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惩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如何施行惩罚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适时的惩罚可以教育孩子,使其意识到错误行为的后果并学会自我纠正。然而,绝对不能使用暴力作为教育手段。本文将探讨何时适宜施行惩罚以及暴力教育的危害性以提供给家长们参考。

来源 | 家教智慧(ID:JiaJiaoZH)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

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这六种情况不能打孩子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

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

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

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

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

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

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

儿童迅速学会走、爬、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

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

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

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儿童行为的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育儿小贴士

在孩子3岁前的这一年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吵闹,面对孩子帮倒忙,父母往往是最头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怎么办?

您不妨采用以下办法来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

6、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而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了。

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了,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开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着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成就。

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消极、自卑的人格;

而且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进入青春期后,儿童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渐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统一的自我。

他们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强烈要求。

如果这时体罚孩子,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心理;

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会清楚知道父母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种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因而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印象,认为他们不遵守法律。

这四种情况可以打孩子

在中国,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

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观点是有道理的;

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么你可能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父母或许可以通过“打”的方式,给孩子以威吓,使其改邪归正。

第一种情况:

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

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第二种情况:

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

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第三种情况:

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

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

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

第四种情况:

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有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

特别提醒:

孩子不能乱打。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

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

特别注意: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

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

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

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

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

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

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拓展阅读

点击☞ 男孩考98分,母亲气到抑郁症: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考100分!

点击☞ 14岁男孩被保送北大,高分学霸们都有这种能力……
点击☞ 女大学生高额生活费遭全网怒骂:怎样的父母最容易养出白眼狼?
点击☞ 孩子放学这样任性的吃吃吃,进医院是早晚的事

点击☞ 哈利波特之母:烂透了的人生,也许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在《教育》后台回复“教育”进入教育百科,可直接搜索你想看的文章

以上就是孩子教育:何时适宜施行惩罚?何时绝不能使用暴力!(必读家长指南)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孩子教育:何时适宜施行惩罚?何时绝不能使用暴力!(必读家长指南)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