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后世儿孙啊,我亲手写下的祖训,你们竟一点也不看!

文化 2024-04-17 13:25:01 桔子生活

朱元璋曾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为了后世子孙的利益,亲手写下了许多珍贵的祖训。然而如今,却发现后代们竟然一点也不重视这些祖训,让朱元璋感到十分失望。他希望后代能够珍惜祖训,传承下去,才能保持家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引言

作为一个世代佃农的贫苦子弟,朱元璋打下江山的困难程度不言而喻,无权无势、家徒四壁,赤手空拳去收编兵源、殚精极虑地谋求地盘。

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配上千载难逢的机遇,成就了一代传奇帝王,这十七年的日子有多难熬,只有朱元璋自己清楚。

无数个担惊受怕的日夜里,角号声一起,全军整装待发,西边的陈友谅摩拳擦掌,南边的张士诚虎视眈眈。每天清晨醒来,朱元璋就要召幕僚来探讨生存之道,如何应对群雄环绕的紧张局势。

一次次的化险为夷,既要考验朱元璋的战略布局能力,又要衡量朱元璋的战事指挥水平,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有感而发,制定祖规

1369年,做了两年皇帝的朱元璋,回顾以往遍地哀鸿的岁月,决定制定有关皇室宗亲一切事务的大纲,由史官文臣草拟文本,即贯穿明朝三百年的《皇明祖训》。

全文分为序章、持守、严祭祀、谨出入、慎国政等十部家训,考虑到篇幅的原因,今天单独聊一聊序章的朱氏家训,透过文字内容来了解一下朱氏家族里的大家长。

序章一栏里,朱元璋表示新兴王朝的法制大都由开国皇帝建立,后世之君在这个框架里恩威并施,足以使四海清平、天下安定。

“朕观自古国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当时法已定,人已守,是以恩威加於海内,民用平康。”

回忆往昔时光,过去的种种窘迫和痛苦相继涌来,朱元璋以过来人的身份聊起以往:

“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既多,历事亦熟。”

青年时期的朱元璋,挨饿受冻是家常便饭,至亲至爱的父母被瘟疫夺去了生命,自己却连一副完整的棺木都置办不起。

几经跌爬滚打的朱元璋,逐渐积累起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相比较未谙世故的后世子孙,朱元璋的童年充满不幸。

谈到早年的投军经历,朱元璋无可奈何地表示:

“朕幼而孤贫,长值兵乱;年二十四,委身行伍,为人调用者三年。”

朱元璋的这句话,是在讲述自己从属郭子兴的戎马生涯,三年的时间里,他始终以郭子兴养女婿的身份参与军事,屡屡受人管制。

郭子兴有恩于朱元璋,一手将他提拔成义军将领,但毕竟不是一把手,这使得朱元璋处处受制,特别是意见相悖的时候,容易让郭子兴心生嫌隙。《明太祖实录》有言:

“初子兴既执德崖,欲杀之以报前憾。及闻上被执乃释德崖去,然心常怏怏,忧闷致疾,久不起,遂卒归葬滁州。”

郭子兴想要杀掉宿敌孙德崖,以报昔日被孙德崖软禁之仇,但因为朱元璋被孙军羁押的缘故,不得不下令释放孙德崖回府。这段话可以看出,郭子兴对朱元璋十分看重,哪怕后期郁闷成疾,猝然离世。

经过三年的沙场历练,朱元璋产生了自立门户的想法,恩公郭子兴的病逝,也让朱元璋彻底放开手脚,独自去闯一番天地。

冷血帝王的另一面

遥想意气风发的时刻,朱元璋顿时豪气干云:

“群雄之强盛诡诈,至难服也,而朕已服之。”

作序期间,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也不忘嘲讽一下酸儒庸吏:

“盖俗儒多是古非今,奸吏常舞文弄法,自非博采众长,即与果断,则被其困惑,莫能有所成也。”

接下来就是朱元璋对《皇明祖训》的定义:

“复为《祖训》一编,立为家法。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意思简单明了,字里行间都在强调《皇明祖训》的权威性,要求后世子孙牢记准则,严格遵守祖训,一个字都不许改。

许多人评价朱元璋性格敏感多疑,处事手段心狠手辣,利用锦衣卫扩大“胡蓝案”的影响,数以万计的人被处以极刑,致使能够善终的开国功臣寥寥无几。

这一点朱元璋坦然承认,并有理有据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朕自起兵至今四十余年,亲理天下庶务,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其中奸顽刁诈之徒,情犯深重、灼然无疑者,特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易犯法。然此特权时处置,顿挫奸顽,非守成之君所用常法。”

晚年的朱元璋,依旧认为自己惩治的都是心怀不轨的奸佞之臣,“特令法外加刑”的目的就是震慑天下,但朱元璋也明确表示一点,这不是守成之君的做法。

对于后世子孙,朱元璋要求他们依据《大明律》处罚朝臣,不准再施以酷刑。

以後子孙做皇帝时,止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刺、腓、劓、阉割之刑。

至于其中的原因,朱元璋给出了理由:

“盖嗣君宫内生长,人情善恶,未能周知,恐一时所施不当,误伤善良。”

不愧是战争中成长的谋略家,研读历代史书典籍,朱元璋已然洞悉王朝的运行规律,守成之君泡在蜜罐子里长大,难以养成辨明忠奸的能力。

为防止后世子孙听信小人谗言,误伤残害忠良,朱元璋要求朱氏一脉不准动用酷刑。如果有人提议施用酷刑,朱元璋给出的惩罚醍醐灌顶:

“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读到这里,我由衷地对朱元璋心生敬佩,一个成长于乱世的传奇君主,韬略胸怀顿时跃然纸上。

祖训句句真理,后世子孙却置若罔闻

另外朱元璋也提到要注意人身安全,关系亲密的亲信心腹,也要有防备警惕的心思:

“与亲信人密谋国事,其常随内官及带刀人员止,可离十丈地,不可太远。”

对此,朱元璋举出了元英宗的经典案例,借此证明人心难测,防人之心不可无。

谈及论功行赏一项,朱元璋劝诫子孙,臣子功劳要配得上赏赐,不然会产生人心不服的问题:

“凡赏功要当,不当则人心不服,久则祸必生焉。”

朱元璋这几番话蕴含了几十年的处事经验,但似乎没有对后世帝王起到劝导的效果,第一个破规矩的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

朱元璋严令宦官不得参政,朱棣十分依赖宦官,并专门开设了特务性质的东厂,朱元璋不许宦官读书,曾孙朱瞻基偏偏开设了供太监读书的内书堂。

朱元璋允许兄终弟及,但必须是嫡出子,七世孙朱厚熜一不是嫡出,二不肯入嗣,再一次违背了朱元璋的意愿。

结语《皇明祖训》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依旧没能管住行事荒唐的后世子孙,当真应证了“人亡政息”这句话。按照朱元璋的规范要求,如果子孙能够严格遵守,明朝又怎么会到内忧外患、矛盾重重的地步!本文史料来源《明太祖实录》《皇明祖训》,系作者原创,仅代表作者观点

以上就是朱元璋:后世儿孙啊,我亲手写下的祖训,你们竟一点也不看!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朱元璋:后世儿孙啊,我亲手写下的祖训,你们竟一点也不看!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