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半夜总哭闹?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育儿 2024-01-04 09:13:01 桔子生活

宝宝半夜总哭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处于不适应的环境中。对于新生儿来说,入睡和适应日夜节律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母体内,宝宝与母亲的生物钟同步,但出生后他们需要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节律。所以,在半夜哭闹的时候,宝宝很可能是在试图调整自己的睡眠节律和适应新的环境。


生了孩子之后,最让妈妈们头疼的一件事,恐怕就是宝宝半夜哭闹不睡觉了,怎么哄都安静不下来。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安稳睡一整夜,你家的宝宝却是个“夜哭郎”呢?

小儿夜啼

小孩子白天能安静入睡,到了晚上却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者定时哭泣,甚则通宵达旦,这种情况称为夜啼。

夜啼,又叫夜惊症,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一般是6个月以内的小孩比较常见,当然6个月以上的孩子也可能出现夜啼情况。

如果一直不处理,那么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体格、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

而在中医角度分析,本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点:脾脏受寒、心火旺盛、暴受惊恐。

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脾脏受寒型

【症状】刚出生几天的宝宝,一出生就鼻梁上就有青筋,一到半夜就爱哭,哭的声音比较低,感觉好像力气已经用尽了一样。摸宝宝的小肚子和手心脚心,都是发凉的。

【分析】“胃不和则卧不安”,中焦脾胃,互为表里,脾胃受寒,升降失和,中气阻塞,心肾不交,故入夜哭闹不休。

脾脏受寒是常见原因,而引起脾脏寒凉的因素,又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个方面。

先天性:主要是由于孕妇是虚寒体质,或者怀宝宝的时候喜欢吃一些凉凉的东西,导致小孩子出生时体质就很差。

后天性:主要是因为护理不得当,肚肚受凉,或者不小心喂食一些凉的母乳、牛奶之类的食品。

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脾脏受寒,而脾脏又是至阴的脏器,夜间寒冷扰乱体内气息流动,气机不通畅则会有腹痛的症状,宝宝就会一直哭闹。

可能还会喜欢蜷缩着睡觉、腹部喜欢被按摩、小胳膊小腿总是凉凉的、吃奶的时候也没精神头、没胃口等症状。

【调理】推拿手法:按揉外劳宫、顺运八卦艾灸:神阙穴,温中散寒;公孙穴,脾经的络穴,艾灸后可以健脾和胃。

案例二:心火旺盛型

【症状】“我家宝宝最近一到半夜就哭闹,声音特别大,让人听得很揪心,晚上睡觉还老是出汗。

睡觉也不踏实,来回翻身滚动,有时趴着,有时跪着,有时撅屁股,还经常边哭边翻身,平时眼屎多,爱吐弄舌头。"

【分析】心主神明,阳入于阴则寐,心热则阳盛,阳盛则躁扰不宁,阴不舍阳,难以入寐,故入夜暗哭不止。

宝宝为什么也会心火旺盛呢?

主要就是先天性的原因,当孕妇脾气暴躁或者喜欢吃一些热辣的食物的时候,孩子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出生以后体内带热,心神受火热之气的影响等。

【调理】推拿手法:清心经艾灸:劳宫穴,心包经的荥穴,有清热凉血的功效;通里穴,心经的络穴,可以清降心火。

案例四:暴受惊恐型

【症状】6个月大,男宝宝,有一次困意很浓时,猛地听见一声很响的关门声,吓得大哭。

之后几天睡眠不踏实,睡觉时间明显减少,后半夜的时候容易哭闹,而且声音特别尖,平时一听到声音比较大的情况,就感到害怕。

【分析】心藏神,幼婴神气未充,心气怯弱,客忤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伤神而恐伤志,致神志不宁,故入夜常梦中惊醒而啼哭难睡。

其实心火旺盛和暴受惊恐可以放在一起讲,因为这两者都是心神受到了影响。

中医认为惊则伤神,心神受损的宝宝一般会有嘴唇红赤、啼哭声音较大、神情不安、烦躁不宁、喜欢紧紧抱着母亲在怀里睡觉等症状。

【调理】推拿手法:平肝清肺、清心经、揉小天心、掐五指节、推攒竹

艾灸:百会穴,升阳气,安心神;涌泉穴,清热,益阴降火。

此外,对于宝宝睡眠不安稳或者睡得不香,还可以做做下面的基础手法,有助于宝宝安神睡眠。

把双手搓热、空心掌罩住宝宝的肚脐,做上下或左右的震颤,直到手温降低,如此反复5-10遍;

推揉华佗夹脊穴(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捏脊,捏脊后再从上至下轻抚孩子脊柱100次左右。

以上就是宝宝半夜总哭闹?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宝宝半夜总哭闹?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