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猛于虎,央媒发声远非简单。近日,央视曝光了一系列公共场所乱收费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公共场所的公摊费用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涉及到诸多利益关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央视的曝光不仅让民众认识到公摊费用乱象的严重性,更进一步彰显了央媒的监督职责和公信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网络发达的时代,央媒的发声不再简单是一个报道,更是一种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
7月下旬,武汉多名业主维权,抗议某楼盘开发商在公摊问题上玩猫腻。业主反映,该楼盘开发商对电梯、走廊等公摊面积也按室内精装价收费,且价格虚高。一套125平米的房子,精装修标准是2500元/平米,公摊比例为28%,这样一算,每套房子通过公摊多收了8万多元。
公摊“吞钱”猛于虎近年来,随着商品房价格攀升,部分开发商更利用普通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缺乏深入了解与测算能力,不断推高公摊面积和公摊系数,使之快速上涨并超过了30%。
2010年,山东高密某楼盘推出后的公摊系数甚至超过52%;去年,南京某商住公寓一些户型的公摊面积竟然比套内面积还大,得房率只有42%。使购房者很受伤。
不仅如此,有些开发商或物业重复公摊、重复收钱,消防应急场所变停车位,又可多赚千万;业主的公摊面积被拿去谋利,尤其是出租或做各种广告……真是防不胜防,赚钱的计谋无孔不入。
连新华社也大篇幅抨击大面积公摊。
公摊多少合适?原来也有国家标准购房者去售楼处看房时,都会对几个指标感兴趣:得房率、公摊面积、绿化率……
公摊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无论是多层、高层还是商品房都有公摊。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所谓的赠送面积,公摊面积越大,得房率越低,反之越高,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得房率=套内建筑面积/套型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销售面积(也称套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俗称“公摊面积”)
得房率是买房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的是建筑面积,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实惠;太高,不方便。因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既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实惠。
一般多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72%,而办公楼为55%。
其实,关于公摊,我国是有国家标准的。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有关的公摊面积分摊的办法规定,房屋公摊面积主要包括整栋楼服务的楼梯、电梯、消防通道等等,这些都是作为公摊面积分摊给业主的重要部分。公摊面积国家标准中还包括了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公共门厅、过道等的建筑面积,套与公共的建筑之间的分隔墙的面积也是计入其中的。
7层以下的住宅公摊率一般为7%-12%;
7-11层住宅的公摊率一般是10%-16%;
12-33层住宅的公摊率一般是14%-24%;
别墅类的公摊率一般为1%-8%,独栋别墅是没有公摊面积的。
注:公摊率=公摊面积/建筑面积
小编算了一下自己的6层楼房的公摊率,14%,还是超过了上述国家标准。建议大家翻翻自己的房产证,对照一下您的公摊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购房非要公摊吗买了多大面积的房子,不一定就能住上多大面积的房子,得房率的高低一直是购房者心中的一道坎。它和购房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很多购房者把高得房率作为买房的重点考查内容,认为只有高得房率的房子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其实不然。
有一个词叫“过犹不及”,如果取消公摊,为了提高得房率,开发商为了牟利,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把绿地、电梯、消防通道、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极度缩小,都盖成商品房,那我们又会回到“鸽子笼”和“棺材房”里,还有什么舒适度可言?
得房率和公摊面积有着直接联系,与小区的相关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过高,相对的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越少,那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楼梯的宽度、大堂的舒适度、电梯间的数量等,买台钢琴都抬不上去就麻烦了。所以公摊是必需的,但需要一个度。
一个特殊的“吹风会”?真正的问题在于,关于公摊面积,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它加以强制性限制,在巨额利益面前,开发商没有了底线。
早在2002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就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首次对商品房的计价方式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商品房权证应当载明共用部位及设施。不按这一计价依据销售的开发商,将被行政主管部门重罚。
公摊面积的“发明者”香港也早就把公摊面积取消了:自2013年1月1日起,香港实行住宅物业销售新规,要求地产代理在推销二手住宅时,要先行提供物业单位的实用面积信息,然后才可有选择性地提供相关的建筑面积数据。同年4月29日,香港《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正式实施,新规扩展至一手新盘。香港房屋销售,就此告别“建筑面积”时代。(注:香港的“实用面积”,相当于内地的套内建筑面积)因为政府实在无法控制开发商对楼盘的注水,人们已经怨声载道。
近日,铺天盖地都是“反公摊”的声音,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喉舌齐齐发声,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一次有目的的“吹风会”,会不会向重庆学习,让套内面积取代建筑面积呢,不再购买公摊面积?
其实,公众真正需要的不是“取消公摊”,而是一个强制性的标准来保证公平,公摊多少不能任由开发商说了算。再者,如果按面积征收房产税,公摊面积肯定会被摆上桌面。